巴塞爾給東亞藝術帶來全球機遇
香港國際藝術展更名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到今年是第三個年頭。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突然提檔,從往年的5月提前到3月中,但這并不妨礙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33家畫廊準時齊聚香港。
借巴塞爾助力,香港成了一個藝術熱場,除了主場熱聚集的人氣和活躍的成交量以外,本土的藝術市場也被攪得周身徹熱。
三年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是漸入佳境還是虛火過旺?是越來越商業(yè)化趨向保守還是保持了藝術的敏銳度繼續(xù)勇猛精進?3月15日下午記者在香港巴塞爾展現(xiàn)場采訪了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陳育強和上海當代藝術館館長龔明光,一個本土視角,一個外來眼光,從不同角度打量這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驚喜少了,感覺有點悶
陳育強說,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換了管理層,他聽一些畫廊朋友講,感覺每一個東西都要用錢,商業(yè)性很強。雖然巴塞爾從來都是商業(yè)的。但是陳育強說在瑞士的巴塞爾,45歲以下的畫家可以只展覽不用賣,也就是說沒有賣相的實驗藝術家同樣可以出現(xiàn)在瑞士巴塞爾的展場。陳育強覺得,年輕觀眾可能對一些早就成名的藝術家沒有興趣,但他們對當代藝術走向有興趣,年輕新銳的藝術家可以吸引這些觀眾。
他說,從自己過去幾年的經(jīng)驗看,去年和前年巴塞爾實驗性的東西多,今年看起來賣不出的東西好像少了。特別在三樓,一些過世的大師,趙無極、安迪·沃爾霍,他們在書本里隨便翻翻都能看得到的。對一些藝術學生或者以前沒有看過的人,可能有吸引力。但對一些留意畫展的人來說,就感覺驚喜不多。去年三樓展出的作品比較前衛(wèi),有實驗性單元、大師單元,有不同的區(qū)域和分野,錄像、裝置這些比較前衛(wèi)的東西多。今年的繪畫很多,裝置和大型錄像反倒少了。亮點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些南亞地區(qū)不常見的藝術家,他們是今年的新鮮面孔,也帶來了新鮮元素。但是今年實驗性的東西好像沒有以往那么多,總體感覺驚喜不多,有點悶。
給本土畫廊帶來全球機遇
陳育強說,去年巴塞爾展上有一些非政府組織、非牟利組織拿出來的東西比較多,但今年拿出來的好像比較少。奇怪的是巴塞爾場外周邊的東西多起來了。今年香港火炭藝術圈也在巴塞爾期間開,南區(qū)港島也在開,中環(huán)也有活動,藝術家要趕場的話會很累。而且活動不僅是以往單個畫廊舉辦,而是幾個區(qū)幾個區(qū)的畫廊聯(lián)手。
香港巴塞爾展覽吸引了全球的頂級畫廊來香港開分店,一方面擠壓了香港本土畫廊的生存空間;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帶旺了香港的藝術熱潮,給本土畫廊帶來了全球機遇。陳育強如是分析。
從巴塞爾本身來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外圍展做藝術的東西已經(jīng)夠看了,索性巴塞爾展把商業(yè)這塊做大。陳育強如此猜測。他感覺今年巴塞爾外圍展比去年還要熱還要繁榮。
今年巴塞爾提檔到3月,陳育強說他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但對香港今年畢業(yè)的藝術學院學生來說是件好事情,“你不可能在哪家藝術館一下子看到這么多作品。你在博物館里一般看的是幾十年前的作品,上了神壇的東西,那有什么意思?對學生來說,有機會看到真的東西是好事。再加上學生們馬上要籌備他們的畢業(yè)作品,來看看巴塞爾,正好可以找到靈感和方向啟動自己的創(chuàng)作。”
成交額一直是個謎
香港巴塞爾的成交額一直是個謎,據(jù)陳育強了解,巴塞爾對參展畫廊的成交數(shù)據(jù)有要求,要據(jù)實報,而且畫廊的成交額決定參展商能不能取得明年巴塞爾的入場券。
巴塞爾在全球有三個場地:瑞士、邁阿密、香港。他認為,瑞士巴塞爾的價格一定跟歐洲藝術品市場聯(lián)結(jié)得比較緊;邁阿密巴塞爾應該跟美洲市場聯(lián)絡;在香港則跟亞洲藝術品市場息息相關。陳育強說:香港巴塞爾和瑞士、邁阿密巴塞爾比起來,不知道誰貴誰便宜,但他感覺香港巴塞爾的價格一直在往上走。
中國藝術家越來越成熟
陳育強覺得今年巴塞爾的開放性特別明顯,以前還會遇到有的地方不讓拍照,今年沒有一個地方不讓拍。以前有人覺得拍照會侵犯藝術家的版權,你的私人技巧一下子暴露了,人家很容易學走。今年不管怎么拍幾乎一路綠燈。
陳育強說,很多藝術品尤其是一些裝置藝術,光看照片不知道怎么弄的,到現(xiàn)場一看就明白了。
從參展作者的身份看,他覺得今年中國藝術家的東西占了一半。以往中外藝術家一眼能認出來,現(xiàn)在從材料、元素和表現(xiàn)手法上,中國藝術家越來越成熟,和西方藝術家越來越趨同。
藝術家和藏家都開心
上海當代藝術館作為非贏利機構(gòu)在巴塞爾一樓有一個位置。因為沒有商業(yè)壓力,所以看香港巴塞爾就多了幾分輕松。館長龔明光很享受這段參展時光,他覺得之前的香港藝博會就不錯,巴塞爾接手以后,一年比一年好,聲勢越來越大。他覺得畫廊、藝術家和藏家都很開心,買到很多東西。
上海當代藝術館正在做顧長衛(wèi)導演當代藝術展——無限放大的100元,此次也帶了一件顧導的作品來香港巴塞爾,顧長衛(wèi)在香港巴塞爾開幕的當天出席了活動。龔館長說,“我們跟畫廊不一樣,他們要幫藝術家賣畫,生存。我來巴塞爾是希望把國內(nèi)和上海的一些藝術家介紹給香港乃至全球的觀眾。”
回顧香港巴塞爾這三年,龔館長稱,這只是一個開始,再過一兩年,香港巴塞爾展后面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他認識的很多外國藝術家都很想來中國做展覽,不是透過做展覽去賣東西,而是希望能夠有一個機會展示自己。
龔館長本身也是藏家,去年在香港巴塞爾頗有斬獲,今年也打算出手。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