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劉鵬凱:盈科后進識性情 渾厚華茲道禪機
東坡自稱“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這也正是當代山水畫家劉鵬凱的真實寫照。劉鵬凱善于把書畫作為自己感情的載體,追求自我性情的抒發(fā);同時,亦善于把渾厚華茲的水墨與飽滿激情的色彩作為特有的繪畫語言,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積極投身造化,經(jīng)過幾年的積累沉淀,已在繪畫領域嶄露頭角。

摸爬滾打定書畫
一見鐘情,不只是發(fā)生在男女之間,用在劉鵬凱與書畫的情緣上也恰如其分。只是因為小時候過春節(jié)時,他偶遇村里的一位長輩正為鄉(xiāng)親們寫春聯(lián),長輩那揮舞毛筆的瀟灑勁兒深深吸引了他;厝ブ螅瑒Ⅸi凱躍躍欲試,苦于無師指點,只能跑到書店買字帖、畫冊自學。從此,書畫不僅點綴了劉鵬凱的生活,更成為其抒發(fā)情感的寄托。
后來,迫于生計,劉鵬凱只能忍痛割愛,以安家立業(yè)為重。隨著生活的好轉(zhuǎn),那份埋葬在生活中的藝術情結(jié)再次爆發(fā)。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同樣,在劉鵬凱追求藝術的背后,也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妻子以及父母。
就這樣,劉鵬凱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文化藝術之都北京。在北京,劉鵬凱先是追隨國內(nèi)著名彩墨山水畫家曾剛先生,潛心研習彩墨山水畫幾載;后來,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劉鵬凱又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行深造,跟著霍春陽教授學習書畫技法。經(jīng)過幾年的錘煉,他不僅打開了眼界,而且技法日臻成熟,思想境界亦提升不少。

盈科后進識性情
當今藝術界,很多自稱是大師級別的書畫家多是浪得虛名,一味地追求創(chuàng)新、求變、求奇、求異;而劉鵬凱則認為,古人已達到一個完美的極高境界,當代人要想超越古人已經(jīng)很難,我們只需了解、掌握、達到進而深化即可。故其在藝術上,追求共性,不追求個性。劉鵬凱指出,藝術應該淡化個性,崇尚中正,不求怪、奇、異,只強調(diào)個性成不了大道。風格是在繪畫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是一種禪宗式的頓悟,由于每個人的蒙養(yǎng)不同、生活相殊,他表現(xiàn)出來的面貌必然與別人不同;他進一步說,把藝術的共性容納的越多,藝術的個性才越有價值,才會升華。強調(diào)個性是分裂的,強調(diào)共性才是歸一的,才是博大精深的。
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劉鵬凱既不完全役于古人,也不完全役于客觀,而是自出機杼,力求在藝術的共性中尋求突破。為此,劉鵬凱主張盈科而后進,放乎自然。
石濤曾說“搜盡奇峰打草稿”, 他認為書畫作品應多采素材,多觀事物,才能迸發(fā)靈感,創(chuàng)出奇妙之作,這也是劉鵬凱一生的藝術追求。故劉鵬凱以游遍名山大川作為自己藝術生涯的常態(tài),并以“搜盡奇峰中國彩墨山水藝術寫生行”為畢生課題。
實際上,中國繪畫畫到一定的境界,注重的不只是繪畫技巧,更是繪畫學養(yǎng)。劉鵬凱認為一個畫家的心境應該是中和平淡的,如果畫家本人的思想境界是淺薄的,心態(tài)自然得不到自在松馳,心情也不會靜下來,必然導致身心素養(yǎng)不高,其作品定會不可避免的流露出火、躁、浮、動的感覺。所以,劉鵬凱在遠足自然山川搜盡奇峰,潛心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的同時也特別注重自身內(nèi)在的修煉與提升,足見其對繪畫藝術的癡迷和鐘愛。


渾厚華茲道禪機
縱觀劉鵬凱的畫作,布局上,注重整體的把握,章法與意境的釀造、內(nèi)容精略的安排、畫中的留白、色彩的濃淡等都力盡做到完美;物象方面,要求造型準確,鮮活有趣;用筆用墨力求豪放中含嚴謹,瀟灑而不失法度,力求筆筆生動,恰到好處。正如劉鵬凱在采訪中所說:“盡量讓觀者從作品中體會到法從理生,筆隨情縱的中國書畫傳統(tǒng)技藝的精髓。”
劉鵬凱的山水畫主要以彩墨山水為主,畫中呈現(xiàn)出一種渾厚華茲、綺麗潤澤的美感,可以說,絢麗的色彩、唯美的意境,給傳統(tǒng)的山水畫罩上了神秘的氣息。
劉鵬凱尤擅長調(diào)和墨與色,實現(xiàn)了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藝術追求,這是他在足夠深厚的傳統(tǒng)積淀之后,面對古今、中西不同時空維度的一種整合。一幅幅看似空靈縹緲的一山一石、一水一景,云聚云散,卻在渾厚華茲而又奔放的墨色中處處暗合禪機,正所謂“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此外,他的彩墨山水畫的留白也頗為講究,主要以“云霧”為實體,這雖不是劉鵬凱的創(chuàng)舉,但將其與自然風格糅合得如此契合者,在當下寥寥無幾。
對于自己的彩墨山水畫,劉鵬凱指出,我的山水畫作品,有一定的寫實成分,但是他不是簡單的對自然景物客觀的描摹,他是凝練后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要有畫家的思想和情懷在里面;通過布局、造境,營造一種淳正厚重的氣息,表達深沉、博大而又超凡脫俗的美的意境,希望傳達給人的是一種美的氣韻。他又說,好的藝術不是激蕩情緒的,而是一種不動容的沉靜,它是凈化人的心靈的,通過線條、塊面的輕重緩急變化,呈現(xiàn)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學識修養(yǎng),傳達一種踏實、沉靜的感覺,讓觀者一看到,心就能靜下來,達到一個修心養(yǎng)性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