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3.15藝術打假 讓創(chuàng)作者和消費者得到最公正的尊重
張靜女士
導言2015年3月15日下午,中國畫家張義潛首輪鑒證備案于西安市書院門順城巷31號霓羽軒畫廊進行。征集張義潛書畫作品約30余件。經(jīng)張義潛先生之子眼學簽定,結果全部為真跡 。張先生之女張靜針對本次鑒證備案談了自己看法,認為在3.15進行這樣一場藝術打假,是勢在必行的趨勢。
藝術打假勢在必行
雅昌藝術網(wǎng):面對市場上充斥假畫這一現(xiàn)場,您怎樣看待?
張靜:很欣慰在3﹒15之際和雅昌藝術網(wǎng)合作,為家父的存世作品做鑒定。藝術品作為商品以來就有了假畫。中國假畫的歷史很久,在明代時沈周的畫上午一出來下午就有贗品。假畫之所以充斥市場,有兩大原因:一是因為作者的名氣大,藝術價值高,有讓他人模仿的動力在,比如張大千臨摩石濤畫是因為仰慕其人仰慕其才酷愛其作,卻可以以假亂真;原因二當畫作成為商品之后,很多人受利益驅動所致。當然,我們不主張畫假畫,真畫有藝術價值的畫代表作者的思想內核靈魂取向,它是神逸妙的揮灑,而假畫在在臨摹的基礎上全然騰挪抄襲,法度有時候都無法遵循更談不上寄豪情于妙理之中下!本著對收藏者、對市場負責的態(tài)度,打假是勢在必行的事。
張靜和邵大箴夫婦在一起
雅昌藝術網(wǎng):那么張義潛先生的假畫在市場上多嗎?
張靜:我們開畫廊五六年了,在各種畫廊、拍賣會上,確實看到了家父的一些假畫。也經(jīng)常有人拿給我們看,確實有不對的作品。其實,我父親的畫作不好臨摹,他學西畫出身,造型和素描功底很精準,沒有一定學識很難達到這個水平。他的作品馬和花鳥居多,別人稱呼之馬王爺;其人物畫的傳神度也很難被模仿。在這里糾正下,其實,家父是畫中國歷史人物畫出身,中國歷代文賢俊彥,都在其筆下,弘揚歷史般的旋律。
與西安美院院長郭線廬(中)、央視記者趙彬杰先生在一起
雅昌藝術網(wǎng):如果遇到張先生的假畫,怎樣處理?
張靜:只能告訴對方是假的,建議退回去。當然,很多時候這是不現(xiàn)實的,我也遇到過買假畫的時候。當然,現(xiàn)在雅昌藝術網(wǎng)立足鑒定備案,還原藝術品的真實性,這是好事情,將來假畫也會因此減少。這是對原作者的尊重,對市場健康運轉起良好促進作用的。
雅昌藝術網(wǎng):那么,怎樣辨別張先生作品真?zhèn)文?有什么特別方式嗎?
張靜:作為他的子女,我們從小在其身身邊耳濡目染,了解他的精神內核。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也講究筆線和用墨,其靈動感是傳遞出信息和能量的,對不對我們是可以感受到的,從這點上我們可以辨別。家父的線、墨、面的結合,能否給人抒情感和意境的深處,我們都比較了解。另外,可以從其書法,還有印章的色上判別。
張靜
雅昌藝術網(wǎng):那目前為止,張先生作品鑒定只有親屬有權限嗎?
張靜:還有父親一些朋友,同道或學生。多是對他比較了解熟悉的人,大都看過他很多畫。
雅昌藝術網(wǎng):這是我們首批簽證備案,征集的30多幅作品的渠道有哪些?
張靜:有我們自己的,也有一些藏家的。有些藏家也是作為了解雅昌鑒定備案的流程,也送來了作品。
雅昌藝術網(wǎng):張先生的作品存世量如何?
張靜:父親五歲學畫、19歲成名并登上西安美院講臺,2001年去世。他那個年代,作品大多是送出去的,從未參與過交易。現(xiàn)在在拍賣行見到的父親作品,都寫有贈送對方的名字的。他號稱長安張快手,可以五分鐘一匹馬、十分鐘一張石魯肖像。他的準和快是出名的,在世上流傳有五六千張是沒有問題的。
張義潛先生
以歷史人物為素材,具有史詩般的旋律
雅昌藝術網(wǎng):張先生作品特色是怎樣的?
張靜:父親是中國歷史人物畫家。有本書上說:唐宋以來,人物畫是讓位給山水的。20世紀,徐悲鴻開拓出人物畫新路子,蔣兆和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而當今畫壇上,父親的人物畫可以說是很不遜色,他的歷史人物畫題材如林則徐虎門銷煙、軒轅黃帝、絲綢之路始于長安等,歷代文武俊彥形象神態(tài)都曾在其弊端流淌過。正如評論家邵大箴所述,父親的畫將在中國的歷史畫壇留下永久的足跡。作畫如同著文,是“經(jīng)國之盛世,不朽之大業(yè)”!好的作品立意高遠,筆墨并重,思想境界超逸,能給讀者帶來感觀享受的同時也烙印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