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靜守己心 笑談浮華
因而,王俊的大寫意,寓雄渾博大于精微嚴謹之中,“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要照顧到氣魄。”他的寫意花鳥注重對于謀篇布局的畫理思考,同樣的雄鷹、雞禽、牡丹、墨竹、松樹、芭蕉、蘭花,不一樣的畫家曾經(jīng)給予了它們各異的精神,這些筆墨的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情緒。王俊吸取眾家之長,把每一筆每一處的描繪當(dāng)作是一次精細無比的科學(xué)實驗。他沉浸在這種變化多端的水墨游戲之中,將寫意花鳥畫演繹出自己獨到的藝術(shù)語言。著名畫家姚天沐評論說:“王俊的畫十分注重自然之美和意境情趣,既不怪誕,也無甜俗,他善于博采眾長,自成一格。用筆俊逸灑脫,形似而神備,墨色多變明快而豐富。不論巨幅大軸或盈尺小品皆充滿生機與韻味,形成清新典雅之風(fēng)貌。”

王俊《春華秋實》
念其真心,還之彼身
在對花鳥畫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與實踐之后,王俊有了對自己的藝術(shù)進行階段性總結(jié)的想法。“我認為自己是那種不太懂得與人交流的類型,除了天津美院的老師,和圈里幾十年的朋友們經(jīng)常坐下來聊聊的經(jīng)歷,我對自己的藝術(shù)雖然自信滿滿卻不曾把它推到公眾的視線里。讓大家來看看王俊這些年都在搞些什么名堂,他的東西拿不拿得出手,能不能被人喜歡……”
1998年,王俊花鳥畫個展在太原的晉寶齋開幕,展覽共有三四十幅作品亮相,大寫意花鳥占到8成以上。對于這樣一位不肆張揚的實力派畫家,他的個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guān)注,圈里的,圈外的,看門道的,看熱鬧的,大家紛紛對這個年輕人豎起了大拇指。那年,王俊35歲,據(jù)后來有人說,王俊是山西本土第一位搞個展的畫家。他無意之間引領(lǐng)了一種風(fēng)氣,一種自愿與人交流和分享的氣氛,“我從未想過個展能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但事實還是讓我有些意外之喜。”當(dāng)然,對于謙虛的王俊來說,這或許是意外之喜,但在了解他的人看來,這些只不過是他努力之后的回報,正所謂“念其真心,還之彼身”。
此后,王俊的名字開始被越來越多人熟悉,登門求取墨寶的人自然是越來越多。名氣忽然變大了,王俊自己反而有些不習(xí)慣了。平時用來讀書作畫的時間常常被不速之客打擾,邀請他加入各種組織和協(xié)會的人也來了,他一邊手忙腳亂地應(yīng)對,一邊在心里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守住自己原來那種平靜的日子。
他只想專心作畫,別無他求。這一堅持,十年過去了。如今的他守著自己幾十年來的生活習(xí)慣,早起讀書、晨練,翻閱浩瀚的藝術(shù)書籍,在自己十幾平米的斗室里,揮灑汗水于宣紙之上,傾注真心于水墨之間……他深諳莊子的“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是天地的基準,是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也認定博修、守真、戒躁是通往大師的境界之路,因而,他多年來潛心藝海,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戒驕戒躁,靜下心來修養(yǎng)情操,夜以繼日地沉浸于筆墨營造的氛圍里。王俊把這種生活稱作“身居鬧市心自雅,揮灑水墨情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