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樹根書法藝術
童樹根,號欣坦、別署雙研樓主,安徽鳳臺人,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結廬書法社秘書長、安徽省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亳州三曹書畫院院長、安徽省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文化類專業(yè)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
童樹根自1982年師從于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振濂教授,作品先后獲安徽省第二屆青年書法大賽一等獎、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團體會員展一等獎、參加“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展”、“全國首屆行書大展”、“佛教書法大展”、“第三回大韓民國文人書畫展”、“經(jīng)典與當代書風----第三屆全國獲獎書家提名展”、“中國鐵路十人書法作品展”。勒石于泰山碑林、包公碑廊,其作品被全國多家藝術館收藏。并在《書法之友》、《青少年書法報》、《中國楹聯(lián)報》、《當代書畫家》、《安徽日報》等多家報刊作專題介紹,傳略收入《中國歷代書法家大辭典》、《當代書法家大辭典》。2000年7月被評為安徽省首屆十佳青年書法家,應聘擔任安徽省首屆青少年書畫大賽評委、中國(亳州)首屆中國醫(yī)藥書畫大賽評委,參與《中國書畫篆刻年鑒》的編審工作;2007年5月隨安徽省書法代表團出訪日本。曾和中央電視臺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董浩聯(lián)合舉辦書畫展,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授予2013年中國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曾出訪日本、韓國作書法交流。
通聯(lián):合肥市琥珀山莊花園村160幢結廬書法社 。手機號碼:13965096375

童樹根
君子樂道 一字見心
——童樹根書法印象
邱世鴻
樹根與我初識于寧波“第三屆近現(xiàn)代書法研討會”期間。樸實、溫和、坦誠是我的第一印象,因性情相近,故無所不談,彼此無甚拘束。與人相交貴在平易相親,尤其是藝術家更應具一種與人為善的襟懷。
早年的樹根書法風格清勁,近期轉入溫潤,所謂骨氣既立,遒潤加之。虛和取韻,側鋒取妍,我在樹根的行書中感覺到宋人和明人的韻致,但更偏重于中和之美,不激不厲,風規(guī)自遠。在當今浮躁書風泛濫之際,敢于人棄我取,不慕時流的平常心難得。同能不如獨詣,眾毀莫如獨賞。植根傳統(tǒng),自能有所得矣。樹根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與其為人一樣,執(zhí)著、堅毅。如東坡所云:“一技事至微,所期造至善”,外渾厚而內(nèi)精明,極高明而道中庸,可謂立意不俗。書格既定,成功已半,俗子不悟此也。

書法作品
樹根行書輕快的節(jié)奏、精妙的結體、跳蕩的線條以及自然的章法,構成了其書法的節(jié)奏和韻律,溫雅而不失之平板,飛動而不陷于輕佻,力實氣空,頗得閑雅古淡之趣。想樹根之努力目標清晰,思路明澈,若假以時日,自當有大的進境也。
藝術之道本無止境,書法之高深之境常比繪畫、雕塑等藝術更玄妙,更有意味。要用抽象而靈變的筆墨軌跡來表現(xiàn)人格,以鑄成書家的藝術形象,還須廣采博收,提煉和升華。我以為:樹根之書法可以在篆隸之中吸取營養(yǎng),敢于“采百家花而釀一家蜜”,則能如陳年茅臺,自然芳香無比。不必過早結殼,允許多方面探索,敢越雷池,不怕失敗。
我也是一個不愿過早結殼,常不滿足自己所有,至今還在苦苦探索,總仰望書山那些熠熠發(fā)光的遙遠燈火,一點一點向他們靠近,而每一步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書法作品
樹根與我算是同代人,視書法為生命的一部分,自然有勇猛精勁之志,無嘩眾取寵之心。我們還要走很長的路,才能通向康莊大道。
古人曰:“讀書養(yǎng)氣,也可助氣”,“書法亦為學問中七、八乘事”,不可須臾離棄,又不可深陷其中。修身養(yǎng)性,變換氣質(zhì)既靠室內(nèi)苦臨潛摹,也靠外出游覽古碑和名勝,自然眼界開闊,心胸廓然,有如神助,下筆自雅。此為書家高層修煉之道,不可或缺。
樹根惠賜《安徽省首屆“十佳青年書法家”精品展示集》,通覽之余,傾服于其不懈的上進之心和嚴肅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儒家講“君子憂道不憂貧”,張懷瓘講“文須數(shù)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雖愚鈍如我者,亦當深悟此理,況樹根兄乎?只顧攀登莫問高,郭沫若先生此語應是當代青年書家應該銘記的一句箴言,真正在筆情墨趣中體驗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于樹根兄共勉,不知樹根兄以為然乎?
(作者邱世鴻,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書畫研究所所長)
童樹根作品欣賞

作品一

作品二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