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擦點染締造新境——淺談胡寶利山水畫作的審美追求
中國山水畫在歷經(jīng)千余年的發(fā)展中,形成了千奇百種的筆墨方法,形形色色的章法樣式,各種各樣的流派風格;蛉缜逵牡诺慕纤M險奇絕的太行、關山峻嶺;或如重彩金碧的青綠山水,詩境深至的文人山水;或如斧劈刀砍的山石皴擦,平緩連綿的山巒映帶。方法雖多變,樣式亦常新。然國畫山水所要體現(xiàn)出國人最深厚情思積淀的意旨,及其“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從未改變。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胡寶利先生的山水創(chuàng)作正是基于這樣的藝術觀念和宗旨,其山水畫作也才呈現(xiàn)出了歷久彌新的生命活力。
觀胡寶利先生筆下的《溪山深秀》《云藏雨散》《鳴山輝秀》等畫作可見其在山水筆墨開拓上的創(chuàng)造力,常常散筆揮灑,枯筆皴擦、濃墨點染。其畫法中雖融入了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的皴擦筆墨技法,但并未落入成法窠臼,而是突破了傳統(tǒng)的筆墨方法的束縛。因此其行筆之法也絕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斧劈、披麻、云頭等固有技法。而是以國畫山水豐富的傳統(tǒng)技法為筆墨源泉,結合自然山水的山石塊面特點,將實景中的石塊的“肌理”、“紋路”及其石上青苔等融入筆墨之中成就了他嶄新的“胡氏”山水筆墨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