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為法道 勤為道 直將詩境入畫境——品陶洪君的書畫藝術(shù)
陶洪君書畫作品《金谷奇秀》
陶洪君的畫極富意境美。國畫大家楊曉陽說:“國畫之道重在舍其形似、舍其表象,而求其本質(zhì)、求其本源。天地有大道,人生亦有道。繪畫之道有其規(guī)律,謂之畫道”。那么什么是“道”?什么是“畫道”?王摩詰有兩句詩“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是大家都喜歡的。我們從字面來理解,就是深山中,夜晚下雨了,樹上的果子給雨一打,撲撲地掉下,燈下,有草蟲在雨中唧唧鳴叫。字面的意思就這么簡單,然而,透過這字面本身,我們總感到還有什么說不清也道不明的一些東西在里面。設(shè)若我們進一步發(fā)揮聯(lián)想,這山中有一屋,屋中必定有一人,在這深山,這雨聲中,燈下那個“人”是寂寞的,若這人內(nèi)心是浮躁的,他不可能聽到雨中山果掉落撲撲然,也不可能聽到間或有微蟲獨唱唧唧然,而那雨聲中,那山果掉下的撲撲聲,那草蟲獨唱聲,亦倍覺增人愁思。微雨拂戶,山中人渺,燈下孤影徘徊,用張恨水散文中的一句話“此處著一客中人不得”。這聲音和景物都跑進到這屋里人的視聽感覺中,自然萬物的氣息與此生命的感覺渾然化為一體,但余下的這些都沒有在摩詰的字句里表現(xiàn)出來,要靠我們的聯(lián)想才能品味出來,而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其所體味的內(nèi)容也是不同的,這就是詩歌中“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的涵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也是楊曉陽先生所說的“道”。
.jpg)
陶洪君書畫作品《春望》
我以為,中國畫的高境界和詩的意境一樣,它能通過畫家描繪的外在形象,是欣賞者通過聯(lián)想自然地產(chǎn)生共鳴,思想上和情感上受到感染,這就達到了目的?梢哉f,一幅畫是否成功是否具有意境,就是看能不能使欣賞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讓人心向往之。細品洪君的畫,感到他的畫里不乏這種含蓄和空靈的意境。比如她的《春望》,畫家用減法,畫了幾座極為平常的山巒,幾所高低錯落的房屋,山巒映襯的山澗,有一座石橋上,一個紅衣女正匆匆趕路的樣子。為了體現(xiàn)“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的妙處,畫家沒有把春天太多的元素都畫出來,那樣既無必要也無可能。然而以簡約的筆觸,合理地引導(dǎo)欣賞者通過聯(lián)想,體會到春天的清溪潺潺,山鳥和鳴,聯(lián)想到和風(fēng)細雨,花紅柳綠,通過紅衣女趕路的情景,我們更聯(lián)想到小屋里蟄伏了一冬的人們在春天到來時的律動,這一切共同構(gòu)成了一曲美妙的春的樂章。以虛寫實,恰恰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中國畫“妙在似與不似間”的意境。再來看他的《錦谷鷺鳴》,幾處平常的山水有鷺鳥翩飛,花竹夾峙,然山間蜿蜒的青石小路和立于緩坡處的山間小屋卻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是隔岸人家,溪山茅檐下伸出的幾尺木桿上,挑起紅綠相間的衣裳,為畫面頓添生機,不由引起我們更豐富的聯(lián)想。藉此你或許會聯(lián)想到和煦的陽光,徐徐吹過的暖風(fēng),或許還會聯(lián)想到繞屋四周春日雞稚,的雞犬和鳴,以及屋舍內(nèi)人的心境和活動等等,有韻律地構(gòu)成具有積極的生氣。這些他雖沒有畫出來,但此情此景,卻盡已在紙上。作品不僅表達著自然對象生命的信息,也傳遞著畫家內(nèi)心的悸動和情懷,傳遞出畫家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現(xiàn)象的高境界。這是作詩的很高境界,也是作畫的很高境界。
.jpg)
陶洪君書畫作品《錦谷鷺鳴》
陶洪君的畫體現(xiàn)著一種情感美。石濤提出“用情筆墨之中,放懷筆墨之外”的中國畫理想。陶洪君作畫,不屑于一時一事的浮光掠影,而是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廣泛、深入地觀察和體驗之后,通過長期積累,將豐富、深刻的情感體驗付諸筆墨,是筆下山水充滿情韻,使筆下的花鳥滿含意趣,從而把畫家的喜怒哀樂或者是情感上的寄托都表現(xiàn)無遺。如他在《塞外秋來》《江山如畫》《秋境瑰色》中,他以較夸張的構(gòu)圖,且大膽設(shè)色,追求云氣浮動,峻峰峭拔,意態(tài)滿滿的效果,畫家的思想情感起伏,都在筆端呈現(xiàn)和流瀉出來,是以情迎景,以景抒情,可謂“意與境渾”。而《詠春》則更加抒情和詩意,青翠欲滴中點綴其間的幾片花蔓,點點春色,紛散上下,半山之上,盡為芬芳所籠,整個畫面對比鮮明,平添了無限生機。疏影橫斜中,沿山徑而上,幾戶人家次第呈露,映入眼簾的春聯(lián),低矮的屋舍,頓生雞犬之聲相聞之感。山下,幾塊大石如青牛伏臥,坡前溪水靜流,頓生安寧、靜謐之氛圍,而遠山在薄薄的白霧中隱中有現(xiàn),倍有情致,此情境真乃天上居也?梢,畫家的心里的那幅圖景既安寧祥和又生機盎然,實在是虛靜之至,酣暢之至,智慧之至。
由陶洪君的國畫創(chuàng)作,我漸漸熟悉了他的書法。他的書法也許不是當(dāng)代最好的,然而和他的國畫創(chuàng)作相承,顯得極具性情和親和力,是一種自覺的生命活動,又體現(xiàn)出一種崇尚自由精神的境界。其書結(jié)體自然,筆法靈活,風(fēng)姿雋妙,給人一種飄逸流動的美感。他善使?jié)饽渥殖梁ㄓ辛,極富立體感。他的書法技法運用不多,大凡運用技法少的書法家,有兩種情況:一是有豐富的技法而不用,二是天分好,悟性高,而掌握的技法卻原本不多。前者是近乎于“道”的一類書法家,對他們來說,技法到了一定高度已近于無,把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扔掉了,像我國當(dāng)代書法大家王鏞即屬于此。而后者對書法家的天分要求會更高一些,洪君應(yīng)屬于此列。這二者皆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逸品來。而這第二類書家,創(chuàng)作中更多地增添了主觀意趣,要靠天賦,要靠真感情,這樣的作品雖有生拙,恰恰能免于流俗。透過洪君的書法,我們能見其本真,所以其書也無華,其意也率真?春榫臅,我們要將真感情住進去,即古人所謂的“可游可居”。
因而我們說,洪君的書畫,從內(nèi)涵到外延都是值得研究的。
作者:千瀾,當(dāng)代實力派詩人、藝術(shù)評論家(來源:中國日報)
責(zé)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