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造化的亓均寫生山水畫
而到了京北云蒙山的時候,亓均在村周圍漫步品看,遠近相觀,從而發(fā)現(xiàn)入畫入心的地方。就像黃賓虹所說的先要"游山玩水",全面的看山,隨景致的看山。這樣在我們看來,山可能是一首優(yōu)美的樂章,絢麗的色彩,也可能是稚嫩兒童、恬靜少女、巍巍武士……,山因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感受而千變?nèi)f化。選景,取境,定筆墨畦徑,山水畫寫生還在有境,有筆墨情趣,以筆墨概括現(xiàn)實對象,創(chuàng)造意境和筆墨境界才是山水畫寫生的主旨,正如董其昌所言:"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則山水決不如畫。"
寫生出真情,真情畫之魂,在沉醉于太行山一段時間后,亓均頓悟?qū)ι酱ㄗ匀坏母惺埽鋵嵶匀灰彩谴蟛灰粯拥。品味亓均的寫生畫,石頭的變化非常豐富,太行山、云蒙山、泰山的地貌巖石盡不相同,在他的筆下妙筆生花。畫中每一塊石頭都不會重復造型,重復筆法,重復大小,重復著力。那運筆準確,長線、短線、弧線,還有變化無窮的橫線、豎線、斜線等,既符合藝術(shù)審美的法則,輕重緩急,對比中又不失和諧,能夠游刃有余,將情感因素傾注于筆墨間。
寫生,創(chuàng)作,再寫生,再創(chuàng)作。亓均深知這種螺旋式上升的創(chuàng)作模式,他的靈感源于自然,而在畫理的指導下,在規(guī)則或技法發(fā)散下去感受自然,將胸中物象在觀察中獲取的成熟感知體現(xiàn)到畫面中。也就使寫生創(chuàng)作的氣韻高于自然了,正所謂"法無定法",從"外師"身上去感悟的東西必然將是自己所得,悟的越深的東西,也就是"道法自然"之說,也就能"中得心源"了。
亓均在自己的筆墨風格中,善于塑造自己,多有變異,摒去陳規(guī)舊套,在新貌中體現(xiàn)來歷,做到"有出處,有傳統(tǒng)"。也是龍瑞老師倡導的"正本清源,貼近文脈"。這對于畫者師自然而致造化,中得心源,進行了最好的詮釋。亓均在寫生的過程中,不斷在大自然中感悟、認識、取舍、再造升華,其實就是一個師自然致造化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物象架構(gòu)存儲畫家腦中,在國畫創(chuàng)作中就能師于自然之法,再加上畫家閱歷積累的揉和,一定會"中得心源",致法理和自然躍于筆墨,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北京大學美學博士生導師孫其水)
亓均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