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書法能否生成當代藝術
當被問及經過數(shù)十年積淀,究竟從傳統(tǒng)中“生成”了怎樣的藝術成果時,邱振中卻表示,中國當代藝術不同于西方,無法以固有的標準進行判斷。進入傳統(tǒng)之后“生成”出來的,很大程度也是一種“不知道的東西”。
從書法走向當代藝術的道路能否真正走通?也引發(fā)了不少評論家的疑問。“書法本身有很嚴密的結構,無法成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師、博爾赫斯當代藝術機構負責人陳侗認為,當代藝術是一種結構性藝術,而非經驗性藝術:“當代藝術可以成為任何藝術,但并非任何藝術都可以成為當代藝術。如果一種藝術對當下社會現(xiàn)實不存在作用或被作用的關系時,它就不能成為當代藝術。”
在陳侗看來,當代藝術需要反映全球化語境的命題,但無論是徐冰還是邱振中,他們對漢字書法元素的運用,都與“社會實踐”缺乏緊密關聯(lián),而更像是一種“文化體驗”。“不過,邱振中的創(chuàng)作對書法本身來說很有意義,它有助于推動書法的當代化。”陳侗補充道。
“書法本身就是中國古代士大夫文化的產物,邱振中希望還原書法的文化高度。”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見指出,在人們將書法視為群眾運動的當下,邱振中的探索仍然保持書法的精英性:“當然,我們今天不可能完全回到古人的文化形態(tài)中去,而他的作品彰顯出來的現(xiàn)代性氣息值得我們思考。”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