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硯尋古 紙墨通神——閆銳敏書法藝術(shù)欣賞
年紀稍長的人也許都還記得,閆銳敏曾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叱咤硬筆書法界的風云人物。時至今日,雖然名氣大了,但他仍活躍在毛筆和硬筆書法領域,屬于正統(tǒng)派、功力型、軟硬筆皆能,楷、行、草、隸、篆皆善,而尤以楷書見長的全國著名書法家、教育家。多年來,他編寫出版了數(shù)十種軟硬筆書法字帖、錄像帶等教材,為社會各界培養(yǎng)了大量的書法人才,因此被評為全國十佳書法教育家。
對于從硬筆轉(zhuǎn)攻毛筆,他沒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而是把那段硬筆書法修煉史視為寶貴財富,把“硬筆”的“桎梏”當作一種優(yōu)勢和營養(yǎng)注入傳統(tǒng)書法創(chuàng)作中,這使他成為少數(shù)在軟硬筆書寫結(jié)合上取得成功的書法家之一。
此外,他還應邀為北大方正書寫了硬筆楷書和硬筆行書簡繁體字庫。北大方正對“閆體”字庫的評價是:閆銳敏書寫的方正硬筆楷書字庫,填補了國內(nèi)硬筆楷書字庫的空白。該字庫屬鋼筆手寫體,其特點是端莊中含瀟灑,凝重中寓自然,字體簡捷明快、流暢大方、簡繁齊備、雅俗共賞,更接近于人們的生活,實用性極強,特別適用于書寫信函、報告、文章等,是人們寫信、打報告、寫總結(jié)、寫作文的最好幫手。
2005年,作家出版社邀請他分別用硬筆楷書、行書書寫了中學生《語文》七冊、八冊教材課文后面的詩詞散文,作為中學生使用的字帖并正式出版。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請他書寫并出版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寫字•鋼筆字》硬筆楷書字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音像出版社出版了《閆銳敏硬筆書法師范教程》。
人生:在務實中追求卓越
閆銳敏先生1957年1月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祖父有一手好字,父親和叔叔受其影響字也寫得特別好。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加之父親的嚴格指導,閆銳敏自幼就比同齡人寫得好。從小學到中學,他的寫字特長不斷“發(fā)揚光大”,并成功運用于學校的黑板報和墻報中,因此經(jīng)常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好評。
1974年參加工作后,他在自己的直接上司、工作組組長謝長芳先生的啟蒙下,正式開始了書法練習。當時他工作在北京的一個地質(zhì)隊里,常年在條件艱苦的野外工作,經(jīng)常搬家,流動性非常大,根本就不可能配備固定桌椅,只能坐在小馬扎上,在一個隨身攜帶的裝衣服用的箱子上練字。即使條件這樣艱苦,但他從來沒有間斷過練習。一疊疊舊報紙被他練了又練,一本本舊雜志被他寫了又寫,工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幾年的練習,他的字在單位里已經(jīng)小有名氣。
古人云:“天道酬勤”。1986年,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文物出版社、北京文物商店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全國首屆電視書法大賽,閆銳敏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夾著自己認真書寫好的一大卷書法作品第一次走進賽場。不久,中央電視臺寄來了一個精美的獲獎證書和一張通知單,上寫:“閆銳敏先生,您在九萬人參加的全國書法比賽中榮獲二等獎”。望著“獲獎證書”幾個燙金大字,望著“全國首屆電視書法比賽組委會”的大紅印章,激動的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掉了下來,多少年來的酸甜苦辣,奔涌而出。
同年,他又一口氣參加了好幾個全國性書法大賽,次次獲獎。特別是參加了由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聯(lián)合舉辦的當代國際書法精品展并獲得一等獎后,其勢更是一發(fā)不可收,從此開始了寫字、展賽、深造、教學、出書的繁忙時代。
1975年,閆銳敏開始師從劉宗繼先生。1996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專業(yè),現(xiàn)為北京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炎黃書畫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書法導師、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客座教授,此外他還擔任著許多社會職務。
閆銳敏擅長書法教學,立志為普及書法做貢獻。他在北京的少年宮、文化館、少年之家、大、中、小學、黨政機關等十多個單位講授書法,深受歡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經(jīng)他教過的學生已達數(shù)十萬之眾,僅面授學生就有十幾萬人,在全國獲獎率高達30%,有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各種書法組織的領導崗位,有的學生則走上書法講臺。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