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人抽象油畫《貝加爾湖畔》

一般來說,油畫家更喜歡西方音樂、更愛聽歌劇,就像國畫家更喜歡民樂、更愛看京劇一樣,前者大多更習(xí)慣喝咖啡、吃拿破侖蛋糕,而后者則相對更懂得品茶、吃芝麻火燒。這是由畫種不同所呈現(xiàn)出來的生活習(xí)慣和個人興趣的微妙差異,非常有趣。不用說,油畫家田迎人屬于歐洲古典音樂的狂熱愛好者,尤其是小提琴和鋼琴樂曲的發(fā)燒友,沒有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她不知手舞足蹈的歡樂何來;沒有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樂《悲愴》,她也不知撕心裂肺的痛苦何在……她的每一幅油畫都是伴隨音樂的旋律而誕生,就像天上的每一道彩虹無雨不炫不蒙。即使半路上,她駕駛的汽車突然爆胎,也不會消減她趕上一出歌劇后半場的歡喜。一個不被音樂感動的人,怎么能用色彩感動別人?!一個不曾陶醉于《貝加爾湖畔》略帶憂郁的琴聲的畫家,又怎么會有同名作的繪畫創(chuàng)作沖動?!
且看田迎人的抽象油畫《貝加爾湖畔》,你的內(nèi)心一定涌動著波瀾,伴隨著激情或深情與之沉浮,忽而海底,忽而蒼穹,和我一樣的欲罷不能。那湖藍的色彩是多么深遠(yuǎn)而透明,它像牽;ㄒ粯尤崮郏下恫菀话憔К,麝香蘭吐露著濃郁、誘人的芳馨,又好似月光透過紗幔時的風(fēng)輕,午夜酣夢一樣的縹緲、迷蒙,宛若純真之戀令人深情喟嘆,仿佛浪漫詩篇值得不斷地咀嚼、吟詠……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盡管五顏六色,色彩繁多,但是,總有一款顏色供我們選擇,不是選擇,而是篩選,是情感與理性相互融合、平衡之后的抉擇,用你的眼睛,也用你的心靈抉擇。你把它,把這種顏色作為無比珍貴的生命底色,作為舒適、寧靜、深遠(yuǎn)而又遼闊的精神象征,作為人之為人的一種詮釋和態(tài)度。那么,對于我而言,毫無疑問地、不容置疑地,甚至是斬釘截鐵地會指認(rèn)——藍色。是的,什么顏色也不是,就是藍色!藍色、藍色、藍色,它是大海的顏色,天空的顏色,也是讓我們的眸子感到最為舒服、神經(jīng)能夠最為放松、情感得到溫存慰藉、靈魂擁有永久故鄉(xiāng)的那種無與倫比的顏色。
正是在藍色的背景和基調(diào)里,我們看到這幅抽象油畫的抽象意趣。它似有涵義又沒有涵義,似有指向又沒有指向,有的只是涵容和含蓄。那是一種非凡的氣質(zhì),或者說博大的氣魄更為恰當(dāng),坦坦蕩蕩地包舉,無欲無求地爽利。那些乳白色、橘紅色、青黑色、淺灰色的線條全無規(guī)矩,它們在縱情肆意地舞動,旁若無人,好不愜意。這絕不是凡事教條,腦子里一無所有、卻盡是框框的人,所能理解、接受和欣賞。但是,那又怎樣,抽象藝術(shù)本身就是“少數(shù)派”的偏得,它被定義為一種“秘傳的趣味”,卻絲毫不妨礙它走向世界繪畫舞臺的中心,并成為年輕一代的熱中和嬌寵。而藝術(shù),高貴的沉思拒絕膚淺,獨辟蹊徑的創(chuàng)造不屑雷同,它不會顧及所謂世俗常規(guī),不與“俗人常情”搭訕,屏蔽浮華時代的虛偽,更羞與無功無過、得過且過、溫溫吞吞的市井庸常為伍。
暫且,讓我們站在油畫《貝加爾湖畔》前,傾聽色彩的樂曲,隨之曼舞蹁躚……
責(zé)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