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人黑白油畫《高更的塔希提》
田迎人來到太平洋熱帶島嶼塔希提時,前輩畫家高更已經離世100多年。到了21世紀,油畫色彩的艷麗程度也與世界流光溢彩的時尚同步。高更的畫筆曾蘸著赤道附近的陽光,創(chuàng)作《上帝之日》,藍天和海洋同樣流動著熱烈的火燒云。田畫家最怕熱,要不是因為高更和印象派繪畫,她不會投身炙熱的“烤箱”。

與田畫家以往濃墨重彩的彩繪不同,她的這幅黑白油畫《高更的塔希提》,甩掉了盛裝舞會的艷裝,為的是不和高更撞衫,高先生早已把光線和色彩研究到極致,堪稱“陽光控”、“色彩控”。沒有風光旖旎的塔希提島就沒有高更,反之亦然。畫面上方的小房子,就是他與土著島民喝過烈酒、跳過草裙舞后的寢室吧。
我想,對于19世紀繪畫印象派色彩大師們,無論早期的莫奈、馬奈,還是后期的梵高、高更來說,田畫家的這樣一幅黑白油畫都屬于大逆不道,是典型的對色彩的背叛,而且是對印象派的看家本領——“明亮、鮮艷、充滿光感的色彩”的背叛。這還了得,黑白油畫是個什么鬼?!繪畫史上,從來沒聽說過!更沒見過!
這幅致敬先驅和塔希提的畫作,一定會把在天堂久住的高更驚到。他會驚訝,這世間怎么有比我瘋狂十倍的瘋子,一黑一白,就敢玩耍,且在我這樣的“色彩大師”面前!——的確,世界上,沒有一個油畫家敢于黑是黑、白是白地作藝,除了膽大包天的田迎人。盡管目前,她還是單槍匹馬,想比后繼不乏其人。
從這幅作品看,田畫家對自己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黑白油畫畫法,技巧運用得愈加成熟、老到,筆觸細膩,質感鮮明,光影騰輝,明暗有度,別有一番樸素、深沉,連同親切、蘊藉在其中。但見小路彎曲,溪流清亮,木橋欄桿錯落,房前屋后花木掩映,海風吹拂枝葉婆娑……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寧靜、溫馨、安詳的意境,尤為適合畫家居住。
在此,她依然采用自己喜歡并擅長的S型構圖方式(或曰“嫵媚型”、“窈窕型”),其特點是強調畫面布局的美感,力圖情節(jié)起伏,層次豐富,不做直線表達,避免一覽無余。沒有足夠的藝術功力和深厚美學修養(yǎng),不會產生任何上升到美學層面的構思,結果是將一幅油畫的構圖,做成了呆板的建筑施工圖,結構嚴謹,卻了無生趣。
細心體味,田畫家的許多作品都是意在筆先,注重視覺美感的營造,為此不惜廢寢忘食的思考,沒有好的構想絕不動筆。她“想一幅畫”比“畫一幅畫”,更消耗時間和精力。其結果,就是讓讀者一見傾心,喜出望外。也許是女性畫家的原因,她對曲線情有獨鐘。你看到了?畫中的小路和小樹,同樣體態(tài)裊娜。
在田畫家的黑白油畫世界里,性感的曲線就是鮮艷的色彩。
女畫家就是這樣:
即使是一條筆直的胡同,也要畫出一件旗袍的感覺。
她說:“畫畫忌諱太直白,直來直去,總是不好。有些人把景物,當作菜市場整齊的貨架排列,橫平豎直,規(guī)規(guī)矩矩,一絲不茍,顯得特傻”。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黃河文化、河洛文化、黃帝文化的概念、結構及體系思考
- ·下一篇文章:走近呂宗凱 品讀詩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