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為舞 以墨鑄魂——詮釋王繼良海浪畫作中的生命品格
生命是一次旅行,途中我們與各式各樣的人結(jié)伴,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風景。走過一段路程后,我們總習慣回首追思,偶爾扣問。塵世間如此困頓,讓我們不禁時常仰望天空,偶爾流連大海,我們需要從那無垠的寬博廣闊中去尋得生命的意志力;塵事的變幻無常,經(jīng)歷的坎坷悲傷,在每一次的內(nèi)心呼告中漸行漸遠,留下我們同樣的軀體和不同的靈魂奔赴解脫的天堂。
雖然人人都可以擁有生命,但是不一樣的人卻可以擁有不一樣的生命品質(zhì),因為他從天空和大海中看到的不是渺茫而是希望,在承受了心口的撕裂,面對悲痛的傷情之后,走出那片陰郁的沉重,他顯得那么疲憊,但他心中那份堅強的意志和情感仍然無法被磨滅,盡管生命脆弱,盡管生活殘酷,但若經(jīng)歷了生和死的拷問后,我們還能在黑暗中看到光亮,這就是天堂。
他是一個自強不息的完美主義者,盡管經(jīng)歷過文革的傷痛;盡管面對過至親至愛離去的無助,盡管體驗過生與死的較量;盡管曾經(jīng)有過心靈最深處的悲傷。但,我們最后看到的他不是糾結(jié)于困頓,不是迷茫于前景,不是固執(zhí)于彷徨,而是以自強不息的生命品格成就了自己,成就了生命,成就了今天的藝術事業(yè)。
家學淵源,他自幼便接受著書畫藝術的熏陶,從7歲開始拿起畫筆,開始了他一生求索藝術的道路。許多經(jīng)歷重復得多了便過于繁瑣,許多故事并不是要一一道出才能引人注目,其實,真正的傾訴,是用行動舉止去闡述,有時候換一種看待方式,我們也可以獲得關于他過往的認知。于是,我們的解讀,從這里開始……
滄滄海浪 以墨韻凝之
那是一種從生命意識深處涌起的震撼,興奮不足以形容他心中神魂蕩漾的癡迷。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與對大海神秘莫測的恐懼截然相反的是,他在看到它第一眼的時候就愛上了它,愛上了它的全部,它的溫柔平靜,它的波濤洶涌,它的深邃靜謐,它的恣意狂放……
曾被問過為何不直接嘗試用油畫來表現(xiàn)大海,那時王繼良先生表示,盡管當初產(chǎn)生了那樣劇烈的震動,特別急于再現(xiàn)大海的波瀾壯闊和氣勢磅礴,但是他執(zhí)著地堅定于自己的立場,立志于用國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來表現(xiàn),在他看來,國畫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所以他沒有棄自己原有的國畫基礎去學西畫,盡管那的確是一種表現(xiàn)力很強、細致而具體的畫種,但適不適合不是初次的嘗試就可以隨意界定的,它往往要經(jīng)過一個潛心鉆研細細雕琢的過程。
其師徐北汀曾說過“高雅的繪畫作品的種類,好似珍稀物種一樣,后人應努力保持它的純正,中國畫需不斷地融合其他畫種的諸多優(yōu)點,但絕不是可以簡單地照搬過來。”秉承著先師的繪畫理念,王繼良先生刻苦鉆研,在畫海浪的時候,為使海浪波濤形象生動,他稍加借鑒了些西畫表現(xiàn)光感和質(zhì)感的方式,許多浪花都是以在紙上留白的形式存在的。其作品遠遠觀去其視覺形象就好似油畫那般寫實,能夠在保有原有國畫特點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新的視覺觀感。
在他有意用國畫的手法來表現(xiàn)海浪題材時,其恩師何海霞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作為王繼良先生的四位影響頗深的老師之一,何海霞的國畫創(chuàng)作風格跳躍性比較大,他先后師從過韓公典和張大千。在與張大千學畫的十余年時間里,他臨摹了張大千收藏的許多宋、元、明、清的作品真跡,也常常為張大千的臨摹起稿,多次與之合作人物、山水巨幅長卷,甚至為其代筆畫山水。故而他也長于將各類畫風高度嫻熟地融合在一起,使之達到一種水************融、相得益彰的效果。作為“長安畫派三杰”之一,其畫以氣勢和超拔著稱,這對于王繼良創(chuàng)作風格的追求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故而在海浪畫作中,我們同樣感受到了一種積極向上、大義凌然的氣勢,這氣勢反應出了中華民族激流勇進、奮發(fā)不止的精神面貌。這一獨特的風貌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何海霞作品所散發(fā)出的氣息,畫中海浪直接撲面而來的是人格升華的感覺,不僅是對祖國山河的浩嘆,更是對生命人格的烘托,其壯麗之中升騰的是高遠遼闊的人生境界。王繼良先生說,“我常為自己能夠畫出祖國的山河海水而自豪。”所以,想必臨摹其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所升華的一種民族自豪感。
王繼良先生的畫很古典很純粹,每一幅的畫面色彩都以微妙的變化營造一種自然的和諧感,他善于控制水墨的力度,能夠利用墨色的調(diào)配勾出豐富的流動變幻效果,呈現(xiàn)物象在現(xiàn)實中的真實質(zhì)感。以《黃河魂》為例,無論是對水的描繪刻畫還是對山巒斷崖的細心雕琢,都自有著一番獨特風貌。畫面中,黃河之水萬馬奔騰般地從兩壁斷崖間傾瀉而下,墨色的巧妙運用刻畫出了水勢雄壯的體積感,明暗對比的光感變化完美地凸顯了畫面的動感,紙上的留白則產(chǎn)生了瀑布濺起水霧彌漫的效果。而山巒黑色過厚的地方被罩以一層粉末石青,創(chuàng)造了一種兩壁斷崖被霧靄輕紗籠罩著的效果,使得畫面整體看來意象雄奇深邃悠遠。
雖然前人也有過許多以水為題材的國畫創(chuàng)作,但無疑的是,王繼良先生的畫提高了國畫語言的內(nèi)涵,尤其是他的海浪作品,對于開拓了藝術語言的新視野,增強國畫藝術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他在海浪畫上所做的系統(tǒng)而深入的探討研究,更進一步地促使了傳統(tǒng)國畫在理論上的延伸,海浪畫在王繼良先生的手上得到了一種更為成熟而穩(wěn)重的表現(xiàn),傳統(tǒng)國畫的這一創(chuàng)新突破是值得大家欣慰的,而王繼良先生也將因此在中國的畫壇史冊上留名。
體悟生命 藝術詮釋人生
對王繼良一生影響最大的除了幾位恩師,還有他的母親,她占據(jù)了王繼良先生一生記憶的大半部分。在他印象中,小時候由于父親工作繁忙,母親承擔起了所有教育子女的責任,而家中兄弟姐妹眾多,這給母親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作為一位母親,她默默無聞地擔負起了這份家庭的重任。在幾經(jīng)風雨飄搖的歲月中,母親的日漸滄桑憔悴伴隨著他們的日漸成長,當擁有了一份成熟縝密的心智時,他們抱著對母親的感恩、抱著一份堅定的自強之心,步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
王繼良自述,母親是自己的精神依托,是她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在那艱苦的年代中,她瘦弱而堅強的軀體不僅呵護了兒女的身體,更拱衛(wèi)了他們的心靈,歷史見證了許多平凡而偉大的母親,而他的母親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