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歌者———趙志田人物畫小議
第五類是“肖像情結”,這與其老師蔣兆和擅長肖像畫有直接關系。筆者所見肖像為領袖人物,他不僅善于表現(xiàn)領袖人物的氣質,且善于襯托典型環(huán)境,其中尤以《人民的好總理》(2002年)為佳,周恩來之和藹可親躍然紙上,畫友郭石夫所配墨松珠聯(lián)璧合,如出一手;《和平頌》(2007年)為梅蘭芳、齊白石、老舍群像,鴿子作為他們“雅集”的話題,使人想到齊白石畫鴿的故事,卻又與其“太行情結”共同映照著畫家念念不忘戰(zhàn)爭與和平這一重大主題的博大胸懷。
當然,這五類情結,并不能概括他全部的藝術思維的來龍去脈,他的山水和花鳥也獨具風采。我只是通過這五類情結試圖探尋這位藝術家何以有如此的藝術表現(xiàn),何以見得是其真誠的藝術表現(xiàn),是什么精神力量和美學觀念促動他不受玩賞性藝術的侵擾而能堅持面向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正面歌頌的熱情擁抱他熱愛著的人生和人間真情,這真情又怎樣塑造了一個不怕被人譏為“保守”的執(zhí)著的在現(xiàn)在看來是守著寂寞之道的趙志田。就像他老老實實地忠于自己的情感那樣,他也老老實實地修練著他的藝術語言,與他的情結相諧和的語言。他不是獨鐘形式的藝術家,在形式上并不前衛(wèi),但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筆墨色調的運用中緣情而變的藝術態(tài)度。《太行情》中墨韻的節(jié)奏對月夜朦朧的氣氛的恰到好處的烘染,《老房東》中溫暖的沒骨設色法的運用與人物間親情融融的內美的協(xié)調,《家鄉(xiāng)春消息》中梨花如云如雨的表現(xiàn)技巧與照相這一活躍情境的共鳴,《晨曲》中四處跳動著的紅雞冠的色點的節(jié)奏與人物神采的諧和,油田生活作品對氣氛的烘托和直線力美的強調,《華夏新聲》中枯澀的衣紋筆法不僅是為了表現(xiàn)粗布長褂的質感也是與精神表現(xiàn)有關的語言,以及他在面部塑造上對皴擦法和光感的適量運用,都有他自己的心得,都有他新的創(chuàng)造。
看畫聊天,志田多有感慨,或有感于世事滄桑人情變故,或有感于藝海翻新難以隨潮,或有感于人物畫家不在晚成……我知道他積蓄著未竟的創(chuàng)作欲,未窮盡的筆墨情,正夜以繼日地把他那些未說完的心里話朝宣紙上揮灑。幾年前,他想聽聽我的意見,我是希望他一方面堅持自己正面歌頌真、善、美的思路并朝內在精神的層面作更深的開掘,也還要多思考些在蔣兆和之后那些前輩畫家留下的課題,無論在思維方式上還是在筆墨力度上有所拓展,或者進一步強化主觀的表現(xiàn)張力,把心中的歌唱得更深沉些,更灑脫些,更有力些,把自己的唱腔唱得再鮮明些,再強烈些,其藝則又可上一新階,值此其新畫集出版,讀者自會看到他的努力,他的進步,他的升華。
注:劉曦林為中國美術館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此文作于2007年9月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