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懷藝術初心——魏三軍和他的中國畫
魏三軍藝術簡歷
魏三軍
國家一級美術師 軍旅畫家
筆名:行者
堂號:醉墨堂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七醫(yī)學中心政治工作部
師從著名書畫家高虹、李鐸、徐東鵬老師
中國電視紀錄片協(xié)會會員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 旅游電視專業(yè)委員會顧問
2018年10月《萬山紅遍》繪畫作品被收藏進中南海
《紅旗渠 青山綠水 巍巍中華魂 溪山人家 清香圖 荷趣 秋染太行》等多幅作品,相繼參加了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書畫院、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慶祝建軍92周年、中國人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中國畫理論與創(chuàng)作高研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建廉政雄安”、“丹青吐彩 翰墨飄香”與“翰墨繪盛世 丹青頌祖國”為主題,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展覽。
永懷藝術初心
--魏三軍和他的中國畫
文/中國文化報 張素珍
“談笑空山云聚散,瀟灑白紙墨開合。一盞淡茶品百味,胸有千軍隨意得。”寫一首絕句來表達我對畫家魏三軍灑脫的、散淡人性的認識。這首詩對號魏三軍先生可以說是很貼切,也是對魏三軍先生秉執(zhí)藝術真率的肯定。
在朋友心目中,魏三軍是一個待之以誠、質樸無邪的人物。生活隨遇而安,待人寬厚坦誠。在對待書畫也是一根兒筋的追求自認完美的而不受外界的言論左右。與筆墨交之以心、匯之于神是他一貫的創(chuàng)作心境,連同他在繪畫藝術上的敏而過人思維跳躍不拘一格的才能,也給人在畫面上某種咄咄大器的震撼。他可以在談笑間明確表述他對藝術的理解和獨到的解析,也可以在看似無意中揮灑大作。他幾十年的作品貫穿著一個明顯的自然母題,追求走進自然、走進生活,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最豐富的內涵,藝術特征曾被朋友們概括為“平易率真、醇和自然,灑脫隨意、意境生活”十六字。他不斷地修煉和積累,沖和恬適中隱含著漸變,終達至當代山水花鳥筆墨互補互鑒的一個溶合,我國著名美術評論家、書法家沈鵬看到魏三軍先生的作品開懷大贊并對他的藝術褒揚題寫《魏三軍書畫》。
對于藝術家而言,如何在已有的視覺圖式和藝術體系中創(chuàng)造出獨具個人辨識度的語言系統(tǒng),是尤為重要但卻艱難的使命。在長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繪畫實踐中,魏三軍用揣摩,反復體會,逐漸形成了自己對繪畫藝術的一些獨到的感悟和見解。魏三軍作品的獨特性在于把傳統(tǒng)經典中最醇厚的那一部分加以自己性格的清淡釋放出來,跟最鮮活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他的融合是有相當大跨度的。同時代很多畫家的筆墨也在向現(xiàn)代轉換,但現(xiàn)在回頭再看,魏三軍的意義恰恰在于他堅守傳統(tǒng)經典的初心,又與時俱進,用最古老的矛攻下了最現(xiàn)實生活的盾。他曾言:傳統(tǒng)中國畫經典構建里有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語言進入到筆墨本身,就如當一座藝術高樓里面的每塊基石都有自己的獨立性和結構性,表達著精簡明確的語言和鮮明的思想。
堅固魏三軍創(chuàng)作的動力,永遠是對理想的堅信和對生活的熱愛。孩提時期的他便萌生出畫家的夢想,節(jié)衣縮食獨自帶著錢,從保定容城到中國美術館前的美術商店買下石膏像回家臨摹,后又在縣文化館進修學習,自此開始了在書畫藝術道路上的追求。他不同于尋常畫家的特殊經歷中國畫的筆墨上打下了堅實的功底。在對外開放的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大禮堂擔任美工及宣傳工作,從而為他奠定了扎實的文化功底,而同時作為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駐北京軍區(qū)記者站的新聞采訪的工作經歷,讓他領悟到,繪畫嘗試影繪互鑒的手法則更能豐富自己的創(chuàng)作內容。
理想和信仰是火,點燃他心中的激情。年輕時如此,現(xiàn)在仍然如此。沒有一種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沒有一種完美人格的追求,他就不會繪下巨著《萬山紅遍》被收藏進中南海。像他這樣一個把創(chuàng)作視為生命的畫家,只要身體和時間允許,是不可能放下手中的筆,他繪下的《紅旗渠 青山綠水 巍巍中華魂 荷趣溪山人家 清風圖》等多幅作品多次參加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書畫院雄安新區(qū)等組織的重要展覽活動。他心愿用真實活脫、貼近生活、撞擊心靈的創(chuàng)作填補人們還沒有人認知的那一片空白。
它沒有被畫家的聲名負累,他沒有被門戶囚規(guī),真正是“搜遍奇山打草稿,閱盡花木求新章”。他的花鳥畫筆墨語匯融通滲化,變而為山水畫色墨技法語言元素,這也是魏三軍山水畫表現(xiàn)技法特別豐富的重要原因。他的花鳥畫特別注重“寫”的韻味,運筆用墨無不脈絡清晰。他注重筆墨功夫,但作畫時卻希望越出一般程式,同時也力戒制作味,雕飾去盡方見真趣。
而關于他的山水畫,早些年曾有人用絕句這樣短評:巷陌尋常物,得心絕妙情。畫中似有曲,引人靜觀聽。這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修養(yǎng)。它未必適合所有畫家,但卻是魏三軍作品的最佳表現(xiàn)。田土村居,雜花生樹,尋常景致一經他大膽地納入藝術領域,再以鮮活靈動的筆墨語言出之,物象每每便帶上一種含蘊的意韻,一種有如詠物詩般的雋永。很明顯,魏三軍不太愿意居高臨下地強調自己的審美發(fā)現(xiàn),他對觀畫者采取了一種真誠、平等的交流方式,這或許是他骨子里的軍人本質體現(xiàn),他著力傳達的是一種平淡自然、質樸無飾之情。為此,我國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先生特意為魏三軍書畫工作室題寫了《醉墨堂》堂號。
縱觀魏三軍的作品,觀者始終能夠察覺到一種沖擊與擁抱并存的學識架構其上。很難用單一的比喻來概括他的作品,有時他如電,如雷,如激流;有時又如閑云,如散霧,如溪水。不同生命階段,表現(xiàn)出不同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但他唯一不變的心愿是:讓藝術作品為靈魂留下純潔美好的精神樂園。
魏三軍作品欣賞
活動掠影
魏三軍和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北京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林岫在一起
魏三軍與著名畫家徐東鵬老師在一起
魏三軍與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在中國書畫院舉辦的書畫展上
魏三軍和中國藝術研究員王鏞在一起
1990年魏三軍在著名書法家李鐸老師創(chuàng)作室進行學習與觀摩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