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好懷不易開——述羅翔畫記
易宗夔《新世說》論吳南屏,記其“貌甚樸野,而氣韻高潔”,初見羅翔先生,其樸野粗獷之貌,讓人首先想到的也是荒林大野,想到的是江湖豪客,只覺他一身風聲塞北,兩袖松樺蕭蕭。我與羅翔兄,共事中國藝術經(jīng)濟研究院,不意傾蓋之后,則知其襟袖幽美,雅致心懷,高潔之狀,猶如竹干凌云,也正似易宗夔論吳南屏“貌甚樸野,而氣韻高潔”。
羅翔,嶺南靖西人,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嶺南山水,溪路迷轉,桄榔葉暗,以畫擬之,其觸如絲。羅翔兄以工筆畫名世,或有家鄉(xiāng)山水之助然。
畫者,本以繪似之意。古之寫畫眾狀,今天雖已渺茫不存,不過以情理揆測,追求形似為要,逼真亂真,以與自然爭勝。“工筆畫”所謂之“工”,實非“工細”之“工”,亦非“工整”之“工”,應該是“巧飾”之“工”。今人稱“工筆畫”為“細筆畫”,僅以線條、細節(jié)而論,得之一端,其實工筆畫,乃巧之入微,飾之得美之意。而天地之廣大精微,當借一隅而全之;觀羅翔兄之花木鳥禽工筆畫,以古之助,生發(fā)自家面貌,以精微一隅,而致天地廣大,而致精神往來。
羅翔先生草葉花羽,多取之一隅擬摹,而以精微之力,通其精神意志。自花木之一榮,鳥禽之一囀,可知自然之一瞬,世事之一機。而以一喻萬,管窺錐指,也是我國的一種人文觀和時空觀。羅翔諸畫之美,既有傳統(tǒng)的萬物生風之真,又有現(xiàn)代的幻相迷離之感,此間好懷,正不易開。

羅翔《潤物細語》
其《潤物細語》之作,植卉明黃,肌理精密,周遭以暗色點勒,兼以三五寒鳥,似如江湖之目。一幅之中,仿佛天地。又其工微之狀,以“語”易“雨”,則潤物以生,語細以極,雨在其中矣。

羅翔《游春圖》
其《游春》圖作,取古之祥鹿為喻,云山微藍的背景中,春色汩汩而動。畫面極簡,而其義極有蘊含。似以簡之春意,對抗繁復之當下。
在形似蘊思之工筆外,羅翔又反轉古人,辟開一個現(xiàn)代思想與工筆天地的世界,在“似”與“非”的兩極之間,以微觀之物,兩兩安排,對照千百,突破固定審美之目,表現(xiàn)代思想迷轉葉暗狀,從而生成了一種哲學生態(tài)下的工微云團。

羅翔《歡樂谷》 220cm×140cm/2016年
其絹本設色《歡樂谷》,地鐵之上,眾物擁擁,象隱于后,長頸鹿首,一角似俯。寒淡設色中,又有兩股鶴紅突涌而出,其現(xiàn)代城市的歡樂之喻,更是一種哲學的思考與反諷。

羅翔《北海北》
紙本設色《北海北》,水之漠漠,鶴立千萬。中間施色之鶴,轉唳四邊,背后是無垠的不色鶴群,數(shù)筆簡色,有如摩西過紅海,有如群民陟北山,更生成了無數(shù)的隱喻,潛藏其間。
曾國藩《贈吳南屏》詩曰:“黃金可成河可塞,惟有好懷不易開。”而羅翔先生之繪作,最是好懷。無他,其氣高潔,其韻深邃故也!
己亥新正,寫于除庵燈下

本文作者(右一)與羅翔先生(左一)合影
羅翔,1981年11月生于廣西,壯族,先后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yè)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獲文學碩士學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方向博士研究生,F(xiàn)為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藝術經(jīng)濟研究院副院長,民革中央畫院副秘書長,《中國藝術金融》欄目學術主持,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曉禽霜晚入清秋》《潤物細語》《深巷夜語》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除庵論藝 歡迎關注
作者簡介:
王新之,原名王新,字殿臣,號除庵,又號善卷白衣、觀物行舍。書畫家,兼擅古典詩文、藝術評論。1968年生于山東濰坊。文化部藝術發(fā)展中心中國畫創(chuàng)作研究院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藝術金融博士、中國藝術經(jīng)濟研究院副秘書長。
1989年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師從吳冠中、白雪石、黃胄、范曾、馮法禩、戴澤、徐慶平、封楚芳諸先生問藝;后師于章黃學派傳人國光紅先生治古文字、古典詩詞諸學。輯著有《國家案例——美術作品集》《濰上古詩詞》《全濰詩》《除庵書微》《除庵畫微》《除庵藝微》等。其書畫作品多次刊入《雅昌拍賣圖錄》。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