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品常見造假方法揭秘
“古玩市場上90%以上的古董都是贗品”、“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這些常常見諸報端的字眼,可以說是當前收藏市場的真實寫照。業(yè)內(nèi)專家表示,投資古玩藝術(shù)品其前提必須是真品,如果了解一些常見的造假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投資風險。為此《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了業(yè)內(nèi)專家,并對書畫、瓷器、玉器等主要造假方法進行了揭秘。
古錢幣造假以“移”字為主
錢幣收藏家劉益均認為,要辨別錢幣的真?zhèn)危鸵プ≈萍偃嗽旒俚某霭l(fā)點,那就是什么錢幣市面的價值高,他們就造什么。在收藏市場上,錢幣造假主要以古錢幣為主,而那些市場價格較高的古代錢幣,贗品也是最多。其中最常見的造假方法就是“移字”。所謂“移字”指的是將兩個古錢幣上書寫字體相同的部分文字相互交換,從而將一枚普通錢幣做成一枚珍貴罕見的錢幣。除了以上的造假方法外,還有一種很普遍的方法就是用古時錢幣的模子,用新銅造出古錢幣,再經(jīng)過短時間的簡單處理,比如說做假銹、假包漿等,拿到市場上買賣。
書畫造假以臨摹為主
四川省藏協(xié)理事岳玉明認為,書畫作為收藏的重要門類之一,因參與人數(shù)多和市場流通性好,所以在收藏市場上贗品相對較多,加之造假手段之眾多,伎倆之豐富,因此書畫的鑒定最為復雜。比較常見的書畫造假方法包括臨摹、裁割、接補等十幾種,不過在眾多的造假方法中主要以臨摹造假為主。所謂臨摹造假就是首先拍下知名畫家作品的照片,然后找人模仿,畫好后再找專門負責做假題款的人員模仿題款,最后用做好的假章蓋上,一幅假的所謂“名家畫作”就出爐了。由于這種假畫在行內(nèi)被稱為“高仿畫”,欺騙性較高,所以給收藏市場造成的殺傷力也最大。
瓷器造假以做舊為主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