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樸茂 蒼茫厚重——吳其禎山水畫品讀
與畫家吳其禎老師有數(shù)面之緣,也算是舊識,然一直無緣賞其丹青。時在吳其禎老師杖朝之年,至其家小坐,得以近距細品之,亦為幸事。

幼學之年吳其禎老師即癡迷于丹青。70年代吳其禎老師與何家安老師一起隨北京畫家王鴻、張步學習,后求學問道于劉勃舒、李行簡先生。諸先生親聆教誨、其受益匪淺。其不以畫求聞達,七十載寒冬酷暑,不廢丹青之志,終至筆精墨妙。

吳其禎老師,籍豫南羅山。大別山北麓之羅山,自然之景遍布山林,奇石陡崖百態(tài)千姿、飛瀑幽谷相映成趣。故鄉(xiāng)之丘壑田園,一石一木,給予了他層出不窮之靈感和取之不竭之素材。涉水跋山,餐風飲雪,逐煙波于四時、賞彩霞于朝暮,其寫生足跡踏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的滄桑之溝壑、秀美之疊嶂。數(shù)十年如一日察之于目、悟之于心、抒之于筆。其以大別山為寫生基地,代表作多反映大別山風情,筆墨里滲透著濃濃鄉(xiāng)情,涌動著大山賦予之靈性,可以說是吳其禎老師心境之低吟淺唱。

其山水畫師法傳統(tǒng),繪畫風格既有學院派之嚴謹,又有文人畫之儒雅,兼李可染、黃賓虹之意趣。其作品,構(gòu)圖飽滿,雄渾樸茂、蒼茫厚重。其以書入畫,筆筆寫出,雖用筆痛快,卻非逸筆草草。筆墨氣兼韻行,枯焦而能華滋,潤濕而不漫漶,得枯中之韻、濕中之氣。畫面雖經(jīng)層層積染,墨色飽滿,然無雍膩之感。

吳其禎老師喜用濃墨重彩表達大別山之秀麗風景。清代方薰云“設(shè)色不以深淺為難,難于彩色相合,和則神氣生動。”吳其禎老師用色時以色助墨、以墨顯色、色不礙墨、墨不礙色,且色不礙色,淡色清逸而不入于輕浮,重彩古厚而不流于郁滯。
劉永合丁酉年暮春于墨香齋

相關(guān)鏈接:

吳其禎,筆名丁丑, 1937年出生,河南信陽羅山縣人,副研究員,原信陽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
1961年畢業(yè)于信陽師范,1966年入廣州美術(shù)學院深造,后來曾先后師從著名畫家王鴻、張步、劉勃舒、李行簡等。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地級大展并獲獎,在國家和省級報刊、雜志上發(fā)表。1992年《風情大別山》四幅中國畫作品參加北京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辦的 “革命老區(qū)大別山寫生畫展”,受到國家有關(guān)領(lǐng)導人贊譽。代表作晶《屹立平秋》《樂園》《鐵臂崢嶸》等,同年收入《中國當代美術(shù)家人名錄大辭典》。作品《日出東方》、《雞公山舊居》先后被美國和新加坡友人收藏,出版有《吳其禎畫集》。
責任編輯;上官靈兒
- ·上一篇文章:翰墨千秋簽約名家——曹瑞華國畫精品欣賞
- ·下一篇文章:藝術(shù)界中之帝王中最偉大的帝王--論張德正教授的繪畫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