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興和他的國畫藝術

畫家李家興
穿過小道,拾級而上,走進合肥五里墩立交橋旁不遠處的一幢樓房,二樓左側第一間,推門而入,頭發(fā)烏黑,面色紅潤的李家興先生笑瞇瞇地說:“請進”!環(huán)視這間不過十平方米的房間,畫案幾乎占去了大部分,案頭堆放著一摞摞畫冊,書柜里碼滿了書籍剛坐定我們就交談了起來。
李家興,黃山市屯溪區(qū)人,1957年出生,自幼就對繪畫感興趣,17歲拜畫家葛介屏為師學習繪畫,1976年作為知青下放至建新農場,認識了兩位浙江美術學院畢業(yè)的大學生,得到了他倆的幫助學習了繪畫知識。1979年上調進合肥自行車廠,干過焊工,當過管理員,其間進過美術夜校,讀過書畫函授大學。又得到著名畫家戴維祥、朱白亭、郭公達教授的指點。除了悉心傳授他繪畫技藝,還指導他以自然為師,游歷名山大川,深入體驗生活,畫下了無數(shù)的速寫。

李家興作品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李家興辭掉工作,一心撲在國畫創(chuàng)作上,對繪畫理論進一步深入研究,汲取古今繪畫精華,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頑強拼搏和努力,果然使他畫技日趨成熟。他說,他的思想、技巧和觀念都進入了一種成熟的狀態(tài),他覺得他可以把握自己,以一種更加刻苦的態(tài)度來創(chuàng)作。
家興先生筆下的花鳥畫,常以菊花、牡丹、荷花、梅花和雞、鷹等為題材,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寄托了深深的感情與積極的寓意,主張大膽地聯(lián)想、夸張、概況取舍,以神造型,神形兼?zhèn)洹?/p>

李家興作品
他的山水畫,以豐富的筆墨色彩,精巧的構圖,使蒼山、云天、溪水、叢樹組合得貼切協(xié)調。既有傳統(tǒng)筆墨意趣,又有當代山水風采。有荒寒古拙,意境深邃,有的靈秀無比,百般嫵媚;有的則氣勢宏大,一瀉千里。
家興的人物畫,線條稀疏,寥寥幾筆便勾勒出各種寓意于形的人物神態(tài),略作色則渲染了人物服飾和豐富色彩面部表情,著重刻畫人物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胸心大志藏于濃密雙眉之間,瀟灑閑逸于美髯一縷之上。配之云霧、暮山、虬枝、蒼松、顯示浩氣長存,博雅之風骨,張揚了強烈的個性意境。如人物事《靜聽溪喧》圖畫中,幾株松樹瀑布,身穿布衣的高士聆聽流淌溪水之聲,通過人物動勢的刻畫與廣翰的荒漠,突出了世事崢嶸,抒寫出高士的坦蕩胸懷,任天而動的精氣神,從而構成了畫面所包含的難以言喻的內涵。

李家興作品
李家興的書法,也是倍受人們喜愛的:獨特的板橋書體,書寫得心應手,字體繁簡粗細的布局,肥瘦搭配,疏密相間,黑白相映,和諧統(tǒng)一。其字怪而不拙,楷而不正,非隸非楷,似隸似楷,間雜篆隸之法,頻出漢簡之風,古拙倉茂,意趣盎然,被許多人視為墨寶。
李家興,不僅是位書畫家,還是一位詩人,其詩詞風格清新,韻味深長,受到行家們的賞識。他在一幅《秋山圖》上題詩:
秋山悲寂寥,
吾言勝春潮。
涼風雖驚樹;
唯松向碧霄。

李家興作品
詩與畫相映成輝。詩情畫意,一齊奔向筆端,觀畫吟詩,回味無窮。
近些年來,作為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水畫分會副會長,一級美術師,和《中國書畫家》雜志專業(yè)畫家,其國畫《千巖秋氣高》人選1995年安徽省企業(yè)文化藝術節(jié)書畫攝影展覽;裝飾畫《夢》《青春的旋律》人選安徽省首屆體育美術展,暨《第四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選拔展》;《寶馬雕車》在第二屆東坡書畫藝術節(jié)書畫作品邀請展獲美術作品金獎;《不染塵》入選全國中國作品展,安徽選評作品展示會;首屆“盛世中華”全國書法大展他的作品榮獲一等獎;《不爭》榮獲中國水墨畫研究院首屆年度作品展銅獎,并被聘為中國水墨畫研究院簽約畫家;他的一幅寫意山水畫《秋山云泄圖》被選編如《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鑒》中。第三屆“歐陽詢杯”全國書法大賽中榮獲銀獎,作品被編入《中國當代書法名家作品大典》一書中。同時榮獲“德藝雙馨書法藝術人才”光榮稱號;還在安徽省書畫研究會第八屆書畫研究會第八屆書畫作品展中榮獲優(yōu)秀作品獎。

李家興作品
縱觀李家興先生的畫作,無論是整張巨幅,還是盈尺小品,均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充分體現(xiàn)畫家豐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對中國畫傳統(tǒng)的深刻理解,從而給人留下難以抹去的記憶。李家興先生,正值年富力強,以他勤學苦練的精神,淡泊名利的雅量,攀登更高的藝術殿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作者金其安,安徽省《城鄉(xiāng)文化》雜志社主編,文章刊發(fā)于《城鄉(xiāng)文化》雜志社2013年06月05日創(chuàng)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