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家萬德銀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萬德銀:男、1963年生于重慶,濱州職業(yè)學院書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蘇富比拍賣行藝術研究所永久研究員。
2015年丈二山水作品《云悠閑 · 水清澈 · 人心境 · 萬物蘇》被史載于新長城八達嶺入口處城墻上,頒發(fā)機關:八達嶺新長城組委會。丈六山水作品《山河美》被人民大會堂收藏,頒發(fā)機關: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旅游經(jīng)濟頻道:藝術之路對萬德銀進行專人采訪錄制并報道播出。

2014年《云悠閑水清澈人心境萬物蘇》366cmX145cm(該作品被史載于新長城八達嶺入口處城墻上)
墨色淋漓障猶濕
萬德銀和他的山水畫
認識萬德銀先生我們是在一個酒局中認識,他來山東十幾年了川音未改,和他說話我得側耳傾聽細心猜測,縱然這般,他的鄉(xiāng)音我大概也只能聽懂五六成。但彼此心氣相投,見解相容,酒風豪邁,所以一見如故。
近來拜讀了他參加北京名家聯(lián)展的作品,在它們面前,我感到了震撼。無論是作品圖式、筆墨線條還是整體氣象,雄強渾穆的氣勢撲面而來。這個人心單一,充滿童真的四川老萬,整個人和畫都充盈著自然生命的張力。細味畫中意蘊,又流淌著南方清幽秀麗的文氣,散發(fā)出萬物靜觀的道家內(nèi)涵。萬德銀的人和畫是極為矛盾又自然和諧,他南人北性南北兼容,在兩種不同的審美傾向之中,自覺地追求他理想中的大美,逐漸形成了自家風貌。

2015年《 山澗 》 68X55 cm
這些年來他每次寫生都注重走訪民間藝術,不辭辛勞地收集、整理,認真推敲、研究。與透過油畫語言領悟西方藝術的妙處一樣,為其尋求新的意象、新的意境積累素材,醞釀生發(fā)。針對當代山水畫缺乏書法功夫,又缺乏詩詞底蘊,更無文化基礎的弊端,他在整體學養(yǎng)上痛下功夫,讀書醫(yī)俗,行路廣見。這些努力使他對于現(xiàn)代山水畫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識,有效地實踐。讀萬德銀的畫,一個深刻的印象是傳統(tǒng)功底十分厚實,筆法墨色,于得當處更有出人意料之筆。他在書法上顯然也下過很多功夫,深諳用筆用墨之道。“腹有詩書氣自華”,當這些修為滿貯于胸并與自己的才情結合的時候,“外化”出來的作品必然是既有深厚的傳統(tǒng)根底,又有鮮明的個性。

2012年《曉雲(yún)飛走》118x365cm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是畫家創(chuàng)作的基本前提與基礎修煉。他作品色調(diào)偏向于重、濃、厚,又不失空靈,色彩強烈而不落俗氣,淡墨,濃墨,焦墨層層疊疊相互交融,在混沌一片的表象下,卻又有條不紊,層次豐富變化無窮,越黑越厚處越透。猶如塊冰種墨翠充滿迷人的誘惑。濕氣,潮氣,露氣,霧氣,氤氳之氣和對藝術癡迷單一的童真,表現(xiàn)出了墨色交融,和諧自得,散發(fā)著萬物靜觀的道家思想。他的畫的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充分調(diào)動了一切藝術因素作畫,沒有見到一幅敷衍、應酬之作。在當今浮躁彌漫的畫界,這種對藝術的執(zhí)著、純真、踏實的作風更是難能可貴!傅雷說過,中國畫的藝術精神具有和詩及倫理恰恰相同的使命。如果不能授與我們以宇宙的和諧與生活的智慧,一切的學問將成無用。老萬通過對天人和諧的深刻理解,打通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通道,勾勒出了中國文化中所包孕的宇宙意識,從而促成了其山水畫的內(nèi)核靈魂。

2014年《 心中之山 》 97×176cm
老萬的高明之處不是抱著一套圖式混飯吃,而是求新求變,把獨特的想法用自己的語言發(fā)揮到極致。發(fā)展中國畫藝術需要善于繼承,更需要善于創(chuàng)新。比如《云悠閑》、《影中影》,《山河美》等就有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所造之境很有時代感。視角獨特、筆觸豐富,語境酣暢淋漓。他的山水畫作品取勢雄強而又不失秀美,意境清曠,筆勢飛動,畫之自然,充盈著純真空靈之氣,有種萬物盡生之妙,妙,妙在墨法、水運墨,墨渾色,色渾墨,筆墨秀逸,皴擦敷染,層次豐富變化無窮,天,云,水,石,和諧自然,參差離合,俯仰斷續(xù),大小斜正,隨性精煉,虛實相生,從心所欲,給人一種清爽神逸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景象,真正打破了以往山水的傳統(tǒng)圖式和畫法,講究的是創(chuàng)作者生活,閱歷,人生和當時創(chuàng)作的心境,從而給作品注入了無聲的靈魂。引領我們進入某種未知的境界。這種求新求變的原創(chuàng)精神,讓人意識到無限的藝術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