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彩,切時如需——記中國當代最具著名書法家、中國泰山書畫院藝術顧問歐陽中石先生

外界稱呼他為“書法家”、“藝術大師”,但歐陽中石更習慣稱自己為“教書匠”。“我一輩子就干這個,從讀完書就開始教書,是地地道道的教書匠,而且從小學、中學、大學……從最底層教到最高層,我還不就是個教書匠嗎?”他笑著說。
歐陽先生書法現(xiàn)場截圖:

歐陽先生書法現(xiàn)場截圖

歐陽先生書法現(xiàn)場截圖
他談書法強調(diào)16個字——“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彩,切時如需”;他評價自己也用16個字——
“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yè)、無家可歸”。言簡意賅的話語讓人回味不盡……

全國政協(xié)委員歐陽中石
我關心文化問題,特別是漢字問題。”身著黑色唐裝,手執(zhí)拐杖的歐陽中石先生3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直言,“我是搞文化的,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至今,我最關心的始終是文化和教育問題”。
歐陽中石認為,人們交流思想最方便的是語言,但語言有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且其載體聲音和客觀事物沒有必然聯(lián)系。然而,漢字從象形字而來,是用事物的形體和人“見面”,很容易溝通全世界人民的認識。
“現(xiàn)在全世界都對我們的文字有極大的興趣,甚至他們的軍事院校都想跟我們座談,這是好事啊……我們不放棄一切機會向一切先進的東西學習,我們也不自私,別人要來取經(jīng)我們要很方便地奉上,這樣和全世界人民建立起和諧的關系。”歐陽中石攤開雙手說。

“大家有需要我之所往,尤其是跟年輕人生活在一起,自己也覺得自己年輕了。”目前,85歲高齡的歐陽中石依然兼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并從事書法教育和漢字研究。
對于文化學習,歐陽中石認為其主干就是一個字“德”。他說,“直”、“心”為“德”,就是要求一個人正直、向上,從思想上、從行動上都要講“德”,這就不會影響他人。
他說:“教了這么多年書,做了一點事情,感覺很欣慰。我把上面的繼承下來了,再把繼承的東西傳下去,起到承傳關系……看到自己學生得到成長很高興。”
歐陽中石先生作為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中石先生睿智、博學、親和,書法對于他是那么美好、有趣。他成果累累而又總在無盡地探索,活力依舊、不知疲倦。聽先生談書法是一種享受。每一次談話后我都受益匪淺,讓我有一種“寫出來”的沖動。先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領悟、對當代書法許多問題的解讀和獨特的書法理念,使我獲益頗深,思緒為之頓開,與廣大書友共享。(中華發(fā)展報道網(wǎng) 王茜)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