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阜陽”阜陽市美術書法作品晉京展將于16日北京開幕

“大美阜陽”阜陽市美術書法作品晉京展將于2015年12月12日至22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12月16日下午2:30分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阜陽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聯(lián)主辦,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中共阜陽市委宣傳部、阜陽市文聯(lián)承辦。舉辦這次活動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精神,進一步繁榮阜陽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弘揚民族文化,展示阜陽形象。
阜陽是皖西北中心城市,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人口1053萬,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商貿物流中心,素有“百億江淮糧倉”的美譽,是孕育出甘羅、管仲、鮑叔牙、姜子牙等名家的故里,有阜陽剪紙、潁上花鼓燈、界首彩陶等九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安徽乃至全國重要的文化發(fā)祥地之一。阜陽市還被中書協(xié)命名為中國書法城,阜陽的太和縣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xiāng)。在阜陽各個歷史時期,書畫藝術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可謂名人薈萃,名家輩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鑠、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名流大家都留下了大量頌揚阜陽的詩詞和墨寶,近代阜陽有如常任俠、呂霞光等藝術大家。在當今阜陽,深厚的文化積淀、濃厚的藝術氛圍,使書畫成為流行普及的大眾文化,阜陽擁有了一支較為龐大的書畫隊伍,各種群眾性書畫活動蓬勃開展,書畫藝術也呈現(xiàn)出空前的繁榮發(fā)展景象,F(xiàn)有阜陽籍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120多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40多人。近幾年來,在由中書協(xié)、中美協(xié)主辦的書展、畫展中,阜陽籍藝術家獲獎人次達200余次,入展人次達1500余次,在全國藝術界較有影響。
此次參展的120幅作品主要由阜陽籍藝術家創(chuàng)作,并特邀了部分在阜陽工作生活過的著名藝術家參展。這些作品有的在全國展覽中獲獎和入選,代表了阜陽書畫藝術的較高水平,其中部分作品表現(xiàn)了潁淮大地的人文內涵和風土人情,也反映了作者們對書畫藝術的體驗、理解與藝術表達,是阜陽藝術家精神風貌的體現(xiàn),也是阜陽書畫藝術的縮影。



泱泱潁淮風——阜陽市美術書法作品晉京展序
張曉凌
阜陽(潁州)地處黃淮平原,古為“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此地物華天寶,鐘靈毓秀,其歷史人文之盛,允文允武,寖昌寖熾。單論文藝,其精神源頭可遠溯至先秦老莊思想。因古潁州所轄渦陽、蒙城分別為老子、莊子故里,故為“天下道源”,其衣缽薪火之傳,遂開后世風氣,澤被潁淮。漢魏之際,因“世積亂離,風衰俗怨”,文學上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并出而形成詩歌美學典范——“建安風骨”,其駿爽剛健之氣,積淀為河洛、潁淮文化之底蘊。在書法方面,出土于潁州區(qū)境內的西漢汝陰侯墓之漢簡《倉頡篇》,汝陰侯宮殿及內宅瓦當篆書“汝陰宮當”等,莫不允為書學精品,珍若璜璧隋珠。而歷代文人雅士,也多來阜陽尋幽訪勝,并留下諸多書跡墨寶,如宋代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皆有翰墨流傳,并吟詠出“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等千古佳句;至清代乾隆年間,則出現(xiàn)了與梁同書并稱為“南北二梁”,以及與孔繼涑共稱為“南梁北孔”的書法大家梁巘。諸如此類文藝事況,可謂炳炳麟麟,史不絕書。
阜陽文化之卓乎昭著者,當首推書法。最遲至梁巘時代,潁淮地域性書風格局即已初步形成。究其成因,大致有二:其一,阜陽為南北文化之分界線與結合點,得此蒙養(yǎng),潁淮書風既得南方文化之雋秀清雅,又得北方文化之凝重渾厚;其二,梁巘時代,正當碑帖代謝之際,而梁巘實為首倡取法周秦漢魏的重要書家,其書學思想對清中葉碑學書風的興起產生了積極影響,而其書法實踐,則“惟規(guī)模李北海,然不為所囿,風神韻味,如碧梧翠竹,清和宜人”,于是梁巘書學,骎骎然風靡宇內,潁淮書風也因此蔚為大觀。
當今阜陽書風之盛,既遙承潁淮古風遺緒,又深得當代藝術文化風氣之濡染,其抗心希古、克誦清棻之風,猶如“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蔚成了人才輩出、群星薈萃的璀璨景觀:以黎國琛、莊傳林、李傳周、顧祖英、楊霽成等為代表的老一輩書家,與中青年書法家共同構成了阜陽書法人才的龐大隊伍,其中不乏全國書壇中的翹楚者。如:青年書家王金泉,先后二十余次獲得全國大獎,成為全國書家中在一個時期內獲獎次數最多的書家之一,其書法以行、隸為主,兼習楷、篆,行書得何紹基之遺意,結體寬博舒展,運筆紆徐婉轉,既具北碑陽剛之氣,又得南帖婉約之韻;白鶴,曾在全國電視大獎賽中榮獲金獎,并多次在國展中獲獎,其書法楷、行、隸等諸體皆擅,行書習米芾,運筆勁爽峭拔,風檣陣馬,意氣縱橫,灑脫自如。多年來,在歷屆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各個單項展中,阜陽籍書法家共有1000余人次入展或獲獎。由于阜陽具有得天獨厚的書法文化底蘊,蔚為大觀的書法文化景觀,龐大壯觀的書法人才隊伍,因而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授予“中國書法城”的光榮稱號,阜陽的太和縣也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書畫藝術之鄉(xiāng)”的稱號。
較之書法,阜陽美術之興盛也不遑多讓。追懷前賢,聲名最隆、影響最巨者莫過于常任俠,他別號季青,潁上新廟人,著名藝術考古學家、東方藝術史研究專家、詩人,先后任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佛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其次如呂霞光,臨泉縣呂寨人,師從藝術大師田漢和美術大師徐悲鴻,旅居法國的著名畫家,古董鑒賞家;此外,尚有徐德隆、馬繼唐、馬魯廷、牛鼎、閆文炳、許維慶、李家國、段榮祿、曹坦庵、陳玉朗、李伯英、趙景庵、朱曙征、張凈波等一大批成就昭著者。他們在中國美術的現(xiàn)代轉型中,或致力于重彰傳統(tǒng),或著意于拓殖新格,或得益于西風熏染,其畫法參酌古今中西,自省覓真,陳義必高,托意以遠,其精神炳蔚,藝業(yè)垂世,影響所及,遂為后代典范。
近年來,阜陽美術的總體發(fā)展形成了老中青年相結合,中國畫、油畫、水彩、水粉、版畫、連環(huán)畫等多畫種共同發(fā)展的藝術格局,而其創(chuàng)作手法與藝術風格,則豐富多樣,爭奇斗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寫實與表現(xiàn),具象與抽象,無不該備,各擅勝場。在阜陽當代畫家中,蕭玉磊善畫人物,兼工連環(huán)畫與書籍插圖,其作品多以淮北風土人情入畫,也有古典人物,其用筆講究以書入畫,富有金石韻味,畫風雄健渾樸。楊國新國畫、油畫兼擅,國畫多為寫意古典人物,筆墨簡逸,造型新奇;其油畫則以寫景為主,畫法介于寫實與表現(xiàn)之間,畫面有沉凝厚重之氣。張洪主攻大寫意古典人物與山水,其筆墨酣暢淋漓,水暈墨章,造型則脫然町畦,一墨大千,粉碎虛空。其次,在美術領域逐漸嶄露頭角的新人也各以其匠心獨運之藝,為潁淮畫壇增光添彩,遂呈云蒸霞蔚之氣象。
當今阜陽,除了活躍于家鄉(xiāng)的美術家群體外,也不乏蜚聲宇內的阜陽籍藝術家,其中翹楚者,可以中國國家畫院的王永亮、張譯丹、徐冬青和客居北京的王非為代表。近年來,他們逐漸成長為當代中國畫壇的中堅力量,其畫藝超前躒后,卓然自立。王永亮的山水畫會通南北宗,其馳毫驟墨,多以書意入畫,莽蒼崛蕩之氣,奔來腕底,筆力沉雄,筆致虛和,北格南韻,集于一體,而其山水結構,則虛實開闔,往來鉤鎖,高下低昂,莫不自然天放,境界幽眇。張譯丹的山水畫有青綠工筆、水墨寫意兩種體格,青綠烘染清麗,筆意秀潤,布景幽峭,虛曠古淡之意,遙承唐宋之墜緒,其秀韻清姿,自于化工之外別有一種靈氣,品若天際冥鴻;而水墨寫意一體,則以八大筑基,筆墨剪伐町畦,神韻清曠超逸,品在牝牡驪黃之外。徐冬青擅于以虛和清潤之筆描繪奇花異卉、游禽野鳧之景,筆致雅逸清麗,境界幽闃荒寒,愈靜而愈轉深永。王非的創(chuàng)作貫通水墨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藝術的抽象與具象,其現(xiàn)代水墨則試圖整合拼貼、撕裂、描繪、噴涂等多種語言表達方式,以抽象、半抽象化的人物形象與物象結構再現(xiàn)當代人類的碎片化記憶,迷;煦玳g似有讖語般的精神征兆。
放眼阜陽藝苑,翰墨流傳,丹青炳曜,蔚為泱泱潁淮風。當今之世,全球化趨勢日益凸顯,而阜陽書畫則以其地域文化的獨特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大放異彩,其精神啟迪,何啻般若慈航,菩提覺路?所冀揚葩振藻,軼塵遠俗,修德進業(yè),播美揚修,挽浮囂之頹風,揚文化之國光,其在斯乎!故值此阜陽書畫晉京展之際,我作為阜陽人,桑梓之情,濃且感奮,爰述端末,謹為之序。
責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