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硯文化匯典》《硯史卷》之《硯臺春秋》 出版發(fā)行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史卷》之《硯臺春秋》
作者:火來勝 蘇銳
ISBM 978-7-102-08587-6
定價:368元
主導: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
主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硯文化工作委員會
出版:人民美術出版社
國家圖書館館藏
《硯臺春秋》簡介
《硯臺春秋》以中國硯臺各歷史朝代的主流硯式、器型為主線,對硯的起源、演變與發(fā)展的歷史軌跡與基本過程進行了歸納梳理,是《中華硯文化匯典》重要的一部。主要是通過本書簡要闡明硯臺演變發(fā)展的歷史脈絡,較客觀、真實地反映了硯臺在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與地位,具有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簡介

火來勝
1958年1月生,山東濟寧人,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中共黨員,高級編輯。1975年參加工作,曾從事教師、宣傳、記者、編輯、行政、黨務、群團等工作。自1975年至今在省級以上報紙刊物上發(fā)表通信、散文、小說、論文100余篇,其中有20余篇獲獎。出版專門研究硯文化的專著《硯海精波》,在人民日報、解放軍藝術、中國收藏、鑒寶等刊物雜志上發(fā)表了“再造壯麗秀美新山河”“新聞的藝術性和真實性的統(tǒng)一”“傳萬古而不朽,歷劫難而如常”“銘文硯的鑒別”“銘文硯的由來和特點”“古硯的收藏和鑒別”等10余篇綜述、論文。參與組織了(北戴河、北京、上海、山東等)中華歷代名硯展和高峰論壇,現(xiàn)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硯文化工作委員會專家組主任。

蘇銳
濟南市萊蕪區(qū)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曾在武警北京總隊特勤中隊服役。2010年加入弘揚中華硯文化志愿者行動,成為弘揚中華硯文化首批志愿者。
參與了創(chuàng)建北京聚硯齋、出版《硯臺博覽》,籌劃組織舉辦上海世博會中華硯文化展覽、首屆中華硯文化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北京聚硯齋創(chuàng)始人之一。
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硯文化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聚硯齋》雜志副主編,現(xiàn)任山東省魯硯協(xié)會秘書長。
推薦語
《中華硯文化匯典》編撰委員會送來《硯臺春秋》成稿,看過書名便甚感舒然,心有期待。硯臺,起始于新石器時代之研磨器,成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不斷演變傳承至今,歷經(jīng)六七千年滄海桑田,以“春秋”概述之,可謂精妙絕倫。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文房用具,硯臺由原始到成熟,由簡略到繁復,由粗糙到精致,亦是經(jīng)歷了若干歷史性變革與關鍵性階段。
《硯臺春秋》以歷朝歷代各個時期硯臺的主流硯式、標準器型為主線,兼顧硯的材質(zhì)、工藝等進行了細致的歸納和分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我國硯臺發(fā)展演變的基本過程,總結(jié)歸納出了各朝代硯的器型之間一脈相承、演變與發(fā)展的清晰歷史脈絡,讓人一目了然。它不僅是一部完整的硯臺發(fā)展簡史,也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史發(fā)展演變的進程,為人們研究硯的歷史和古硯鑒賞、收藏等,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與參考,這在我國硯史上尚屬首次。
——蔡鴻茹
圖書內(nèi)頁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蔡俊章博士書畫大展《虎窩》圓滿成功
- ·下一篇文章:《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端硯》出版發(fā)行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端硯》出版發(fā)行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史卷》之《硯臺春秋》 出版發(fā)行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魯硯》出版發(fā)行
- 社會各界高度評價《中華硯文化匯典》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易硯》出版發(fā)行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歙硯》出版發(fā)行
- 劉紅軍會長在臨朐硯文化論壇上 關于《中華硯文化匯典》編撰工作的講話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雘村石硯》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眾硯爭輝》
- 《中華硯文化匯典》合作出版簽約儀式在中華硯文化展覽館舉行
- 《中華硯文化匯典》《工藝卷》之《端硯制作工藝》
- 《中華硯文化匯典》《硯種卷》之《苴卻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