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盞看紅塵 茶具曬寶里的宋代茶盞
蘇東坡的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將品茶作為精神享受的明顯傾向。茶盞在唐以前就已有記載,《博雅》說:"盞杯子"。宋代時開始有"茶杯"之名。陸游就曾寫過:“藤杖有時緣石瞪,風(fēng)爐隨處置茶杯”的詩句,F(xiàn)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

宋代青白釉將樂窯茶盞

宋代青白釉將樂窯茶盞
茶盞是飲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據(jù)考古或文獻(xiàn)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制作,南北朝時飲茶之風(fēng)逐漸流行起來。唐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并且茶盞開始配有盞托。宋代時斗茶之風(fēng)大盛,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


南宋吉州窯爆斑盞
南宋吉州窯窯爆斑盞,口徑11.5厘米,高5.7厘米,全品。
吉州窯是漢族傳統(tǒng)制瓷工藝中的珍品,作為江南地區(qū)(江西吉安)一座舉世聞名的綜合性瓷窯,它具有濃厚的地方風(fēng)格與漢民族藝術(shù)特色。

宋代湖田窯茶盞
宋代湖田窯茶盞,口徑10厘米,高5厘米,器型規(guī)整,釉水幽藍(lán)。

龍泉窯托盞


開門的龍泉,跨越百年的殘缺美,特別是宋末元初龍泉窯蓮瓣紋盞,釉色誘人。元末明初龍泉窯盞托?缭綆装倌甑奈幕涣,殘器與殘器的搭配,這就是古玩的藝術(shù)魅力。
責(zé)任編輯:麥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