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張飆捐贈書法作品儀式在唐山市博物館舉行

張飆先生(右)發(fā)表捐贈感言

捐贈儀式現(xiàn)場

張飆先生簡介
五月鮮花遍地開,鳳城又添墨香來。2018年5月18日上午,當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張飆先生,把自已精心撰并書的《辛亥革命人物賦》、長卷《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感言》及其收藏的15件書法名家作品捐贈給家鄉(xiāng)唐山——唐山博物館,供展出并長期陳列,這無疑是唐山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為繼承傳統(tǒng)藝術,發(fā)展唐山文化事業(yè)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李恩佳、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金生、市文廣新局局長侯西嶺、副局長賀子欣和數(shù)百名書法愛好者一起參加了開幕式。

捐贈儀式現(xiàn)場
張飆先生曾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深情地說:“我常常想,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以后,就好像離開港口的船,在外面漂泊。也許在奮斗的時候,想到更多的是劃著船往前進,而一旦疲憊的時候,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港灣,那里有溫暖和溫馨;在遇到驚濤駭浪的時候,也會想到家鄉(xiāng)的港灣,那里有平靜和安全;一旦有了成績,船上有了收獲的時候,又想到家鄉(xiāng)的港灣,那里有親人的贊許和笑臉。”自1964年上大學離開唐山,隨著年齡的增長,張飆先生這種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也與日俱增。2007年,“藝術無限科技無限,張飆題贈兩院院士詩詞書法展”在北京、青島、昆明、成都、西安展出后,他特意將閉幕式這個重頭戲安排在唐山,他要以這種形式向家鄉(xiāng)父老作一次匯報。2012年,張飆撰并書的《辛亥革命人物賦》書法展在北京全國政協(xié)禮堂和臺北“國父紀念館”隆重展出,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展后,在思考作品的去向時,張飆先生又首先想到的是家鄉(xiāng),并毅然決定捐贈給唐山。他認為,家鄉(xiāng)唐山將是這些作品最好的歸宿。

捐贈儀式現(xiàn)場
張飆先生自2007年以來,先后舉辦過7次全國性大型個人主題書法展覽。而《辛亥革命人物賦》書法展,無疑是其中最成功的一次。為了本次展覽,張飆先生做了長達兩年的精心準備。他先是搜集和查閱了大量資料,從浩瀚的辛亥革命人物中精選出一百位作重點描寫,用5個月時間寫出了近9干字的長文《辛亥革命人物賦》。之后,他又將此文用書法形式表現(xiàn)出來,共寫成108件條幅,總長度達54米。此賦在同一文體中的字數(shù)以及書法作品的長度,均創(chuàng)造了全國之“最”。此外,張飆還把賦中提到的主要人物的56個段落和句子摘寫出來,以楷、草、隸、篆、行、魏碑等多種書體進行了精心創(chuàng)作。從這次捐贈的164件條幅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規(guī)模之浩大,工作之艱巨,創(chuàng)作之用心,是其他展覽無可比擬的。要知道,從謀劃、撰文、設計、創(chuàng)作,到裝裱、運輸,這一切都是憑他一己之精力財力完成的,個中甘苦,外人是無從體味的。

捐贈儀式現(xiàn)場
家鄉(xiāng),是張飆先生走向人生的起點。他曾深情地把自己比作一只風箏,他說無論你飛得多高,飄得多遠,總會有一根線牽著你。這根線就是故鄉(xiāng),就是鄉(xiāng)情,就是父老鄉(xiāng)親。無論是在《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在《科技日報》總編輯,還是在中國書協(xié)分黨組書記兼駐會副主席任上,張飆先生都非常關注唐山,盡力為家鄉(xiāng)建設添磚加瓦。他曾組織過幾次對新唐山建設的重大報道;多次組織書法家到唐山采風創(chuàng)作,舉辦回鄉(xiāng)展;也曾在“五四”青年節(jié)期間,回到唐山一中,給后來的校友們做了一場關于“理想”的報告,在唐山一中成人宣誓儀式上,以錢學森、徐承恩、陳清如三位院士事跡為切入點,做了一次關于“勵志”的報告……在離開唐山半個多世紀的生涯中,只要家鄉(xiāng)需要,一封信或一個電話,張飆先生總是全力以赴,在所不辭,他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回報家鄉(xiāng)的機會。

捐贈儀式上和唐山市政協(xié)原秘書長劉士裕先生(左)合影
張飆先生為人坦誠、謙遜、正直,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他這次捐贈,除《辛亥革命人物賦》外,還有為唐山抗震四十周年創(chuàng)作的《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感言》大型冊頁兩冊,以及個人收藏的全國著名書法家精品15件。張飆先生將個人創(chuàng)作和收藏,轉(zhuǎn)變?yōu)榍О偃f人的藝術財富,映祔出他崇高的品格和情操,可欽可敬。但愿更多的人從張飆先生的作品中得到陶冶,從他的義舉中受到啟迪。

張飆先生作品欣賞

張飆先生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法顯寺書畫院在山西聞喜正式掛牌成立
- ·下一篇文章:鄭州市美術名家走進黃花曼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