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謠——劉三余焦墨幻彩荷花系列作品展

云水謠——劉三余焦墨幻彩荷花系列作品展
策展人 : 遂巖 劉洪郡
主辦單位: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岳雅集
協(xié)辦單位: 北京華怡佰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中國畫焦墨研究會、四川岷山書畫院、四川美協(xié)、四川藝術(shù)促進會、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元象藝術(shù)空間、般若書院、青藤文化、中國畫院、人民鐵道書畫院、北京畫畔風尚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漢唐經(jīng)典文化藝術(shù)有限公司
媒體單位:中央電視臺西語頻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教育電視臺、新浪網(wǎng)、雅昌藝術(shù)網(wǎng)、鳳凰網(wǎng)、中國互聯(lián)新聞網(wǎng)、人民鐵道網(wǎng)、青藝網(wǎng)、四川藝術(shù)網(wǎng)
展覽地址:朝陽門外大街141號東岳廟南門北京民俗博物館內(nèi)(地鐵6號線朝陽門站A口出東走約500米)
開幕日期:2017年1月8號下午14:30分
展期:2017年1月8號至1月13號

劉三余作品

劉三余作品

劉三余作品

劉三余作品

劉三余作品

劉三余作品

劉三余1969年生于重慶,現(xiàn)居成都。自號齋名為"半罐水"。因“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睛之余,此“三余”之時宜讀書畫畫。其三余意也為"閑" 不喜俗事羈絆,故而得此名。
現(xiàn)任中國畫焦墨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重慶兩江書畫院名譽院長、岷山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對外友好交流藝術(shù)院特聘畫家,四川省美協(xié)會員、四川省藝術(shù)促進會委員、成都市美協(xié)理事、成都市政協(xié)畫院理事。
云水謠敘
云無心,水有意。荷殘而花盛,此筆墨之意也。
一個專題創(chuàng)作,難免有雷同之感,畫了下來,不免也有遺憾。然筆墨之事,自己感覺而已,如果不是專題創(chuàng)作,也難得如此用心來集中畫上這么多,可見平日里懶散慣了,也可說是不求上進。時值此事一擠,也未嘗不是好事。
畫者貴勤而知不足。畫上一批畫,便感覺到了毛病,就有新的認識新的想法了。探索新的東西是必要的。畫要大膽去想,大膽去畫,要發(fā)前人之未發(fā),不要陷入前人窠臼,老去想古人怎樣畫怎樣畫,要想自己該怎樣畫怎樣畫才好。也沒有誰規(guī)矩我必須那樣畫。藝術(shù)的想像空間越多,繪畫的空間就越大,就更能找到自我的感覺。我畫焦墨荷花沒有過多去計較什么技法,筆墨的技巧的東西前人總結(jié)的太多了,熟悉了就要盡量去擺脫,所謂的“由熟而生”。“熟”是障礙,“生”則有生機。我只管一幅畫畫下去,試著把所有的“白”打破,讓它充滿矛盾,不同一,不平均,在對立中去找和諧,極盡可能的去變化。所以我更重視畫的構(gòu)成,對比。其中包括黑白對比,虛實對比,筆墨的所有現(xiàn)像都在其間。畫面的空間感是想像出來的,只是一個概念,沒有具體,所以就有變化。繪畫也不要太俱體,要跳出常識認知去尋找不同的筆意,所以繪畫是一種思想,是一種臆態(tài)。
我畫荷也取之于自然,但是又絕不是眼中所見的。取于物,化于心,借物喻我,我化于物而不從屬于物,這樣才有畫外之意。
我之荷不是現(xiàn)實之荷,是心中之荷。未始像,未始不像。畫如詩一樣,不要說盡。也就是說不要什么都弄進去,生怕自己沒畫到。倪云林畫孤亭人杳,往往卻意境深遠。畫意足就好。所以我把畫當成詩來做。
筆如此,墨如此,人即如此。畫者與筆墨合,自然表達如意。畫不要拘囿于像。物像往往限制了人意,物在此,我在彼,由此及彼,就是一體了。
所以這組荷花最能代表我對畫的一種想法,也是最能代表我自己。如果要說任性的話,這個畫就代表了我的任性。畫畫不一定要去迎合別人或者迎合時尚,只能是愉悅自己,在紛擾的世界里尋找自己的靈魂,盡量讓他靠自我近一些罷!
2016.12 三余
- ·上一篇文章:2017讓我們先定一個小目標,跟小文一起賞文物
- ·下一篇文章:墨軒(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大事記之賈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