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留學美國報告》
上海遠東出版社新書《留學美國報告》出版,電腦排版63萬字,572頁,可謂一部有份量有內容的皇皇巨著。

作者為王寶玉,并非名人學者。細看其履歷,卻也非等閑之輩。作者2004年考入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心理學系。大學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在作家母親的鼓勵下,每兩周與母親通一封信。在18歲到22歲的四年中,除了學習專業(yè)課以外,瘋狂的閱讀各種社科書籍,國家圖書館、中關村圖書大廈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他把自己的學習、生活體驗、人生感悟、失敗與惶惑都寫在給母親的信中。身為作家的母親,敏銳地發(fā)現兒子信中的閱讀價值,便尋求出版。商務印書館慧眼識珠,于2013年將作者四年書信以《家書里的大學》出版。當時出版商、新華書店將該書定位:當代大學生必讀書。
商務印書館在《今日頭條》的《大家的大學故事,就在這8本書中,反思大學特別策劃》中,百年商務出版的有關大學大家故事的8本書中,就有作者的《家書里的大學》,排在第四位。第三位是《徐志摩與劍橋大學》。初露鋒芒的二十歲年輕人當時已經有了不容小覷的實力。本科畢業(yè)后,作者被保送至北京大學心理學讀研。2011年研究生畢業(yè)后,作者去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
臨行前,母親鼓勵他,繼續(xù)寫信,經歷也是財富。留學的經歷更是財富。到學校后第一封信,他寫了六千字。當時還是心理學博士候選人的作者,熱情洋溢地擁抱新生活,卻又冷靜理智地觀察新環(huán)境。讀書,閱讀各種社科書籍,使年輕的作者身上少了幾分年輕人的天真,提早有了學者的客觀和審視。前兩年的博士學習階段可以說是順暢的、成功的,雖然也曾經夾雜著困難和阻礙。兩年后,作者順利通過綜合考試。讀博第一階段取得勝利。
兩年的書信擺在資深出版人張明帥和商務印書館資深編輯田文祝先生面前,被他們深深喜歡,他們被作者年輕卻深邃的思想、熱情卻老到的文字征服,決定予以出版。2017年,《家書里的美國》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愛才心切的張明帥先生本來希望繼續(xù)出版,因為田文祝先生另有高就,合作因此擱淺。
作者的讀博之路也急轉直下,愈發(fā)艱難,甚至面臨夭折之變。讀博如坐過山車,可能直沖云霄,收獲知識與文憑,社會認可。也可能一降到底,兩手空空,無功而返……這是許多在美國讀博的年輕人都有過的心路歷程。
作者把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作為自己考察美國社會美國文化的地方,在社會學上叫“田野考察”。在融入美國之時,與美國的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的人士交往……法官、宗教人士、學者名流、普通百姓、各國留學生等等。

也因此,《留學美國報告》包括三方面內容,真實的讀博之路、中國留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美國文化。
中國學生的留學之路起于1911年,八國聯軍與清朝政府的戰(zhàn)爭中,清政府戰(zhàn)敗,簽訂了《辛丑條約》。美國及一些國家利用清政府的戰(zhàn)爭賠款資助中國學生去西方留學,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錄取47名。從此,在百余年的歷史中,中國有無數的人走上留學之路。(雖然與整體中國人相比,數字依然寥寥,卻是無數年輕人追逐的夢想,甚至也是一些家族一代一代的期望。)中國的近代建設中,幾乎所有的行業(yè)都有他們的身影。遺憾的是,百年多來,或許是留學生們受學業(yè)、生活之累,無暇注視自己與社會,或許是其他各種原因,鮮有全面、深入、詳實地記錄留學生活與美國社會的文字。使我們對留學生活可謂霧里看花,花非花、霧非霧。從這個角度看,《留學美國報告》是一部早就應該有的書籍,卻遲到在21世紀的二十年代終于寫成。這份重要民間史的記錄歷史性地落在作者肩頭,作者持之以恒的堅持書寫填補了這份空白。
《留學美國報告》在今天出版,與留學生活的經濟條件和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有重要關系。八十年代,曾有過澎湃激昂的留學潮。但那時的留學生,因為經濟的原因,生活環(huán)境比較逼仄。我們聽到的大多是為了生存,需要自己打工掙學費,在飯店打工,刷盤子、端盤子、做各種小工,是從大洋彼岸傳來的主要信息。21世紀的留學已然不同,我們國家的經濟飛速發(fā)展,很多家庭有能力供孩子專心學習,打工掙學費已經不是留學生的生存狀況。相對寬松的經濟狀況,使作者能夠在讀書中思考,在生活中叩問,才有這本《留學美國報告》。
《留學美國報告》在此時出版,也是文化知識的積累所致。民國時期,曾經出現一批學貫中西的大師級人物。眾所周知的原因,很久的時間里,大師再難覓蹤影,學識的缺乏是重要原因。尤其文革后的一代學人,是有先天缺陷的。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多年隔閡,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八零后一代是我們最沒有受到其它影響,步入正常學習正常成長的一代人。近些年來,在理工科方面已經出現八零后,少數九零后的爆發(fā)式科學家梯隊的出現。在社科方面卻仍然較少,社會科學需要更多的學術積累,需要更多的文化雨露!读魧W美國報告》是社科學者向社會交上的一份答卷。正如責任編輯徐婧華所說:本書可令讀者獲得第一手的關于留學和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經驗點撥和生存智慧。對留學生群體適應國外文化具有指導意義。作者王寶玉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敏銳的觀察和理性的思考,將現象背后的原因剖析清楚。而留學遇到的各種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難題,更有直接答案可以解決。

實用性是一方面。更有另一方面,作者在心理學博士畢業(yè)后,又在該校讀了一個政治學碩士。加之平時閱讀的社會學、歷史等等,作者在社會科學方面可謂飽讀詩書。因此,一個人文學者對美國人、美國文化的觀察與描述,是有其閱讀價值的。因為年輕,有些觀點不免稚嫩,卻真誠而犀利。
對于讀者來說,這是一份過去從未有過的閱讀體驗,是一份對于我們不了解的,卻是我們應該知道的對世界的描述和認知。融入世界,是我們從來沒有變過的宗旨。
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對于留學生,他們的家長,有留學想法的學生,對美國有深層次了解愿望的人,都是一次不應錯過的閱讀。
責任編輯:麥穗兒